让孩子生活在乐趣之中

[复制链接]
查看: 5834|回复: 0

471

主题

471

帖子

274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74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5 08:39: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高考结束,出门遇到同事和朋友,总会问及怎么没有带孩子出去旅游等相关的问题。一时真不知如何回复,只好随便搪塞几句而已。
  这样的问题多了,我不得不静下心来认真考虑这个问题。
  其实,从儿子高考前至今,家庭计划里还真没有出门旅行的这一项任务。分析其中主要原因,是儿子从没有提及旅行这一事。别说旅行了,平时儿子就是一个不怎么喜欢出门的孩子。学习之余,听听评书、玩玩游戏、看看闲书、做做简单的锻炼身体之活动——真可称之为典型的“宅男”。有时候,我也真为此事烦恼,不得不大动干戈逼儿子出门走一走、看一看、透透风。可每当这个时候,儿子总是心不在焉、敷衍了事、愁眉苦脸。而我却是一个喜欢运动的人,每周两三次的长跑、打篮球运动,乐此不疲——总感觉运动能给予人快乐与精气神。
  有几次,我严肃地给儿子讲运动的内涵与好处,可儿子反驳我:“每个人获取快乐的方式不尽相同,有些人是通过身体的运动获得机体的快乐,而有些人是通过大脑的思考获得机体的兴奋。不能盲目地贬低一方,而赞成另一方,各有各的乐趣与幸福。”毫无疑问,儿子是拿我和他进行辩驳。我无言以对。
  同样,高考结束后,儿子的语文成绩不尽如人意,并且填报志愿时执意要报数学、物理等专业,甚至畅言终于不学语文了。当我问及缘由时,儿子问我静下来最想做的是什么事,我说是敲敲键盘写写自己的一些想法。儿子说他学数学的感觉正如我写文章的感觉。我顿然醒悟,为何总是要把自己的想法与做法执拗地要强加于儿子的身上呢?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何况人呢?
  记得听过这样的一个外国故事:两个少年在厕所相遇,其中一个找另一个戴帽子的借了点儿手纸。等出了厕所借手纸的给戴帽子的上了根烟,以示感谢。于是俩人边走边聊。戴帽子的说:“最近家里逼着我学钢琴,可我怎么都弹不好,郁闷啊!”借手纸那位诧异地说:“ 钢琴有什么难学的?我从五岁开始弹,现在越弹越溜。倒是我们家里人老逼着我写诗,烦呐!”戴帽子的一听乐了,从背着的挎包里拿出一沓稿纸:“ 哥们儿就爱写诗,喏,这都是,不行你拿走回家交差去。”
  原来这个不爱学琴的就是大诗人歌德,不爱写诗的则是莫扎特。
  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不能因为某种世俗的影响而趋之若鹜地去随行,不能因为某种急于求成的功利因素而剥夺孩子成长中的乐趣。
  成长、做人,如果没有了乐趣所在,还有什么意思?
  而眼下,我们的家庭与学校教育中还有多少内容是围绕着孩子的乐趣在教育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