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历九月,斗门禾虫将迎来又一盛产季节。斗门镇上洲村是除了莲洲镇粉洲村以外的又一禾虫出产地。这里的村民喜欢用最家常的做法留住禾虫的鲜美营养。 和村里绝大多数妇女一样,余群巧阿姨掌管着家里的厨房大权。问及禾虫的烹制,余阿姨嘴里不自觉就蹦出一系列她熟悉的做法。“最简单的可以炖汤啊,比如跟花生或者猪骨一起,最后出来的禾虫味道还能很甘甜,汤也清甜。禾虫炖汤首选这两种配料。如果喜欢吃干的,可以炒啊,直接放盐就可以。”谈起禾虫的做法,余阿姨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还有一种做法我们也很喜欢,叫瓦缽烘烤禾虫。将生油往禾虫盘中淋,加入盐,让禾虫爆浆。随后加入打散的鸡蛋、新会陈皮、榄豉,用瓦缽盛装后隔水蒸熟。连缽烘烤至略闻焦味取出,这时撒上胡椒粉,那味道真的是奇香扑鼻。” 如今禾虫尚未完全上市,余阿姨想起禾虫美食的香气已经垂涎欲滴。年近五旬的她已经记不清什么时候就开始学习禾虫的烹饪技艺。“以前就是跟着家里人学,我们这一辈人大部分都会做禾虫。以前一到禾虫上市的季节都会买来吃。不过现在年轻人会的就少了。”禾虫对水质要求较高,如今禾虫已经变得越来越珍贵,价格也越来越高。“一般都是150元一斤。”由于禾虫是季节性美食,只在春秋两季的特定时节才会现身,捕捞也通常在深夜,因此如今吃到禾虫的机会越来越少,不过尽管如此,上洲村人还是会在禾虫收获季尝尝这一美味。 “制作禾虫最关键是新鲜。半夜捕捞起来一般都要放些冰保鲜。然后放进冰箱,千万不能放‘急冻,不然禾虫一下子就死了。禾虫关键吃鲜味,要鲜活洗净入锅。”余阿姨分享她的“烹煮经”。禾虫这么鲜美也不是谁都能“受得住”,禾虫富含无脊血红蛋白和肽类、氨基酸、脂类等营养成分,有小部分人会对此过敏,不过这仍难抵挡禾虫的美味诱惑。 本报记者 陈颖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山视窗
( 粤ICP备12053823号-1 )
|网站地图
GMT+8, 2025-5-1 19:12 , Processed in 0.06590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