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树影婆娑,河岸风景如画,中山市小榄镇东升片高沙大道42号,保留了人民公社时期的典型建筑风格的高沙会堂,与四周环境和谐融为一体。 高沙人民会堂是高沙作为解放战争革命根据地仅存的一处遗址,承载着宝贵的红色记忆。改革开放以来,高沙社区在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秉持着高沙革命先辈“敢作为,勇担当”的红色革命精神,闯出了一条创新发展的道路,如今成为集体可支配收入过亿元的社区。 如今,这种精神的传承仍在继续。 “这里会越来越漂亮。”12月3日,高沙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经联社社长冯华祥边走边介绍,高沙社区将围绕高沙人民会堂,提升周边环境,打造红色文旅一条街。他说,高沙社区将继续弘扬红色革命精神,实现未来的高质量发展。
保护宝贵红色历史资源 高沙人民会堂正面有“高沙人民会堂”六个黑色大字,顶饰的五角红星格外显眼,会堂后部的重檐硬山瓦顶呈现出历史的厚重感。会堂现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临时办公点。 冯华祥告诉记者,会堂旁的合欢树是原中共中山三区区委书记张枫于1946年亲手栽下的,高沙抗日骨干“大众契妈”麦娴仙的追悼会同样是在这里召开,高沙人民会堂承载着那一代共产党人为党、为革命、为人民奋斗的历史记忆。 为了进一步保护好、珍惜好高沙会堂历史文化遗产,避免会堂遭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2008年投入100多万元对会堂进行重新修葺。随着保护和利用,高沙人民会堂已经成为高沙社区的新阵地。 2008年,高沙人民会堂被评为“中山市德育基地”称号。2012年1月,中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中山市不可移动文物”。高沙社区以人民会堂为活动阵地荣获“中山市儿童友好示范社区”称号。高沙社区获评“2013—2017年广东省科普示范社区”荣誉称号。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建设,高沙社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变迁,红色氛围也愈发深厚浓烈。
努力实现亿元大关的突破 “高沙社区是一个革命老区,是解放战争游击根据地,我们传承发扬革命老区的精神,把原来不怕牺牲、敢担当的精神传承下去。”冯华祥说,革命先辈为实现革命事业奋斗终身的高尚情操,激励着后人砥砺前行。 冯华祥介绍说,改革开放前的高沙社区,一间间农舍茅寮,以种植水稻、蔬菜、甘蔗为主,是一个典型的贫困落后村。但高沙社区凭借不甘落后的闯劲,坚持以上级党委为发展引领,全力做好经济发展、社会治理这两篇文章。 高沙社区于1996年推行土地联合发展方案,2001年改村设居,2009年实行村组统一核算,2012年引入东升门业市场,2020年社区人均收入4.28万元,集体可支配收入突破亿元大关,成为了原东升镇首个“亿元”村(居)。 “这些年来高沙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中山市耀升电器有限公司经理梁金明说,他所在的企业就有很大的变化,企业发展的环境也越来越好。从原来销售收入几百万变为现在销售收入过亿元的规上企业。
更好弘扬红色革命精神 “这里是我们建设的牌坊,这里将打造成为红色文旅一条街。”冯华祥带着记者一路走到高沙大道路口说。 一路是新建的沥青路面,路口处,高大的牌坊上写有“高沙 解放战争游击根据地”一行红色大字,顶上一个硕大的红星。 “左手边将设置一个雕塑,已邀请名家制作完成。右手边墙面还将设计为浮雕造型。”冯华祥说,他们希望更好地利用好红色资源,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为新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高沙社区门前的公开栏显示,2021年,高沙社区对高沙大道(高沙文化广场至高沙会堂)进行改造提升,长约420米,预计投入400万元,改造内容包括扩人行道铺石、路面铺沥青、入口标识改造、入口牌坊改造、高沙会堂景观改造。2022年,高沙社区党委计划将会堂主楼一楼改造为党建展览馆,以党建引领为主线,向年轻一代展示高沙社区在党的带领下如何拼搏才换来今天的美好生活。 “在经济方面,我们将做好‘工改工’工作,建设办公家具和门业创新中心。”冯华祥说,推动新时期高沙的高质量发展,尤其离不开拼搏精神。 “带着孙子、孙女经过红色一条街的时候,我都要看看高沙的革命历史,教育孩子们要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让他们努力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居民关颜珠说。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山视窗
( 粤ICP备12053823号-1 )
|网站地图
GMT+8, 2025-5-1 01:08 , Processed in 0.06649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