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叶、果皮可以制作酵素,剩饭骨头可以变成肥料,残枝断树可以卖钱制作纸张、燃烧发电……能够变废为宝的垃圾处理,让村民们自觉行动起来,归类处理垃圾。日前,在横栏镇,记者见到了一幕幕令人欣喜的场面。 垃圾分类亭 教村民准确投放垃圾 8月9日,与老教师冯润添道别后,被他的一句“垃圾分类你会怎样去做好宣传?”点醒,于是,决定寻访横栏镇在垃圾分类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效。 从六沙村出来,沿着柏油路,河之两岸,相隔不远就设有别致美观的亭子。走近一看,这些褐色的亭子上绘有生动图案,教村民如何投放垃圾,便是村民口中的“垃圾分类亭”。亭子内,并排放着不同颜色的有盖垃圾桶。 正好有两位村民走过来,一位手里拿着香蕉皮,另一位拿着一个矿泉水空瓶。他们仔细看了墙上的分类漫画,然后按照图文所示,准确地把垃圾投进了垃圾桶中。 “这些垃圾不臭,主要是清理得比较及时,另外,原来比较容易发臭的食物,都被收走,拿去制作肥料啦,所以我的店铺离这个垃圾分类亭很近,但依然闻不到臭味。”一旁小卖部的老板告诉记者,用来制作肥料的垃圾,过后又被回卖给村中的花农用来种花,价钱便宜且好用,因此村民们都自觉地配合起来。 在横栏镇宝裕村的一处市场,这里的垃圾分类亭又与路边的略有不同。在市场拐角处,大大的垃圾桶上标明可以投放的垃圾:菜叶、果皮、过期水果……;不可投放的垃圾:塑料袋、绑带等不可腐烂的垃圾…… 记者发现,有个别村民从这样的垃圾亭经过时,还特意停下来,把里面的一些垃圾打包回家。 “这些菜叶、果皮等,是可以用来制作水果酵素,用其来清洁、净化空气非常有用,所以我拿回家去。当然,家里产生的这些垃圾也是被利用了起来的。”一位大婶告诉记者,她家中一般都准备了两个垃圾袋,分为可腐和不可腐。可腐的,包括剩菜剩饭等,若没有把菜叶、果皮分离出来,则统一放到镇的资源化垃圾处理中心制作成肥料。不可腐的垃圾,包括塑料袋、包装盒等,则另外投放,让垃圾车统一运走。 横栏镇负责垃圾分类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全镇各村已经建立类似的垃圾分类亭66个。“我们将生活垃圾分为可腐烂垃圾、不可腐烂垃圾,再将不可腐烂垃圾细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便于群众理解和投放垃圾,确保垃圾源头有效分类投放。” 垃圾处理中心 资源再利用变废为宝 “我们镇有两个垃圾处理中心,一个是资源化垃圾处理中心,一个园林及大件垃圾处理中心。”宝裕村的梁阿姨告诉记者。 从宝裕村牌坊出来,沿着马路直行,便是横栏镇新建成投入使用,全市镇区第一家园林和大件垃圾处理中心。这家由一栋旧厂房改建而成的垃圾处理中心,内设有一台破碎机以及输送带,还有能抓起大件树枝的抓斗机。这套设备每天可以粉碎园林垃圾30吨左右,被粉碎的园林垃圾和大件的木质垃圾,一部分运往发电场焚烧发电,一部分则用来制作农家肥,滋养花木生长。 “资源化垃圾处理中心在宝裕村隔壁,是全市第一家专门用于处理可腐烂垃圾的垃圾处理中心,日处理可腐烂垃圾10吨,并产生营养土1吨,可用于绿化苗木的种植。”横栏镇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镇资源化垃圾处理中心建成以来,实现了源头垃圾减量,减少了垃圾外运数量。仅今年就处理可腐烂垃圾1900吨,实现源头减量1332吨,产出营养土297吨,有效缓解了餐厨垃圾处理压力。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山视窗
( 粤ICP备12053823号-1 )
|网站地图
GMT+8, 2025-5-13 00:43 , Processed in 0.10883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