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垃圾分类近期成为了全国人民关注的热点。那么,中山的垃圾分类如何做得更好?中山市人大代表陈月荣今年就提出了《关于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环保处理的建议》。 作为人大代表,陈月荣近年来一直关注民生问题,并就食品安全、交通拥堵等问题提出过建议。今年他将关注点放在了垃圾分类上。在多次的人大代表调研过程中,他留意到中山生活垃圾的前端收集比较传统粗放,末端处理方式单一,欠缺科学分类和循环回收利用,而且垃圾增量已远远超出处理能力。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提供的调研报告显示,我市三大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满负荷日处理能力3060吨。2017年,全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就已达5300吨/日,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已不能满足垃圾总量快速增长的实际需求。同时随着环保执法力度不断增强,镇区垃圾外运难度加大,造成不同程度垃圾堆积,不时出现“垃圾围城”状况让市民感到困窘。 对此,市政府已制定出台《中山市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实施办法》,并选定天明花园等3个试点社区(单位),启动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但陈月荣认为,从目前试点情况来看,多个原因造成了效果不理想。如法律法规有待健全、分类体系不完善、回收市场交易缺乏监管、缺乏信息化智能系统等。其次是在居民的垃圾源头不分类、缺乏主动参与分类的积极性等。除此外,还有回收设备简陋,再生资源利用率低、覆盖范围小、清运系统不完善等。 在人大代表调研活动中,陈月荣曾到东莞市了解其垃圾分类做法。他认为中山可以考虑学习东莞“小黄狗”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环保公益项目的有关做法。在中山的居民小区,大力推广普及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通过互联网,跟智能垃圾机进行连接,实现定点投放、智能分类、自动称重、自动积分。“垃圾分类不能做成表面文章。设施、设备到位以后还要加大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力度,才能使垃圾分类真正有效果。”陈月荣说,就算垃圾桶分类了,但还要关注分类之后它怎样去运输、最后的末端去到哪里进行处理。垃圾处理,是实实在在的民生问题,他在今后的代表履职过程中,还将继续关注这个话题。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山视窗
( 粤ICP备12053823号-1 )
|网站地图
GMT+8, 2025-5-7 02:50 , Processed in 0.08270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