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常年累月在山林巡防,紧盯山火,劝导带火种的游客;他们的工作极其单调,环境恶劣,徘徊在天堂和地狱之间……他们的名字就叫“巡护员”。 昨日是“世界巡护员日”,此前记者来到位于五桂山腹地的中山市自然保护地管护中心,搭乘巡护员的摩托车,进入管护区,体验了一次他们的生活。 体验:巡山不只是体力活 早上8时30分,记者赶到管护中心时,巡护员郑志远和古震球已经做好了巡山前准备。坐在他们摩托车的后座,我们向大寮方向进发。 前行大约5公里,大寮到了。郑志远说,接下来他们需要沿着防火林带攀爬上山。防火林带从山下直通山顶,宽约50米,长约2公里。这种防火林带由人工种植的防火性能极强的树种——木荷构成,每间隔大约1公里就有一条。这种生物阻隔网络,是森林防火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能预防林火大面积蔓延。 一条小道弯弯曲曲通往山顶,非常陡峭。由于走的人极少,杂草丛生,脚下易打滑。攀登的过程中,记者几次滑倒,巡护员郑志远每次都及时出手相助。郑志远说,平时他们两名巡护员分开巡山,管护范围加起来有1万多亩,每天行程约三十公里,不留死角。 古震球边爬山边不停四处张望。“看有没有地方冒烟,有没有游客进入。如果有就要立刻前去处置。”古震球说,今年3月他发现一群游客偷偷进山后烧火做饭,“我赶过去的时候太急,脚下一滑摔下山坡。幸运的是及时抓住了一根乔木,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爬到三分之二时,记者早已气喘吁吁,古震球却习以为常。“这么陡峭的山路,刚开始我也受不了,不过现在轻松自如,身体强壮是干这份工作五年我的最大收获。” 感悟:做一份工尽一份责 爬到山顶后,半个五桂山尽收眼底。我们没有发现冒烟的地方,也没有看到游客活动,于是顺着另一条山路折返。郑志远说,下到大寮后,他们还要到另一座山巡护。 途中,我们了解到了两名巡护员的基本情况。郑志远出生于1972年,曾在黄圃镇的一家电器制造公司开货运车,做工10多年后,腰损严重,所以辞了职,去年应聘了管护中心巡护员的岗位,成为一名森林巡护员。古震球小郑志远两岁,出生于1974年,以前也是开货车的,同样是腰部受损严重,才换了一份工作,做巡护员至今5年。 记者问古震球,巡山五年来,感悟最深的是什么?他回答:“这份工作干久了感觉不到辛苦,但非常非常单调。一个人进山巡护,没有手机信号很无聊。但是,我觉得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得尽到一份责任。”同样的问题问郑志远,他回答得很简单:“为中山守好一片青山绿水,我感觉很舒服!” 7月31日,淅淅沥沥的雨下了一整天。管护中心副主任陈嘉杰说,这样的天气巡护员可以不去巡山,但得到单位值守,遇到抢险救灾就要立即出发。管护中心总共有50多人,管护的林地大约有10万亩,其中每天需要出勤巡山的有17人,他们都是劳务派遣人员,收入微薄,忠于职守,值得尊敬。正是因为他们的守护,森林覆盖率达23.08%、拥有林地43万亩的中山才安宁常青。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山视窗
( 粤ICP备12053823号-1 )
|网站地图
GMT+8, 2025-5-11 20:25 , Processed in 0.07938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