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午后,得知有街坊打来电话求助,50多岁的电工林信坤马上背上电工包,跨上摩托车飞驰而去。类似的“免费上门服务”,对林信坤来说已是常事。7月22日,他来到小榄镇新市社区低保户龚权彬老人家中,龚权彬患病的妻子潘慕贤从椅子上撑起身,感谢其多次帮忙。 林信坤一家原来也是低保户,是2015年新市社区“美丽大变身”社区困难家庭家居改造计划的受益家庭。“美丽大变身”改造计划今年将在龚权彬家继续,林信坤也从受助者变为施助者。2017年,热心的林信坤被新市社区评为杰出志愿者。 ■危旧房漏雨无计可施 7月11日午后,一场大雨慢慢停下来,水滴在屋外滴答作响。在自家客厅里,从古镇工地返回的林信坤端坐在椅子上,时不时望向门外。“以前好怕下大雨,床上被子每次都被淋湿。”林信坤说,每当雨水“哗哗”地从棚顶落下,一家人要赶忙摆起一个个盆子接住,否则满屋都是水。最怕夜里的大雨,被子被浸湿,睡着的大人孩子都得从被窝里爬起来,没办法再睡了。 小榄镇新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新市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社工麦景刚说,林信坤家是一栋砖瓦结构的老房子,一度成为危房。麦景刚说,改造之前屋顶破损严重,横梁和吊顶随时有掉落的可能。房子整体老化严重,外墙表皮水泥剥落,有明显裂缝。 林信坤妻子何翠意患病需长期服药,两个儿子也身患疾病,需要长期服药和照料。早年为了给孩子治病,一家人花光了所有积蓄。他本人是一名电工,平时一边打散工一边照料家里。他说,自己平均每月不到2000元的工资,是全家人唯一的收入。一家人的生活,尚且需要低保救助,花钱请人维修,想都不敢想。任凭危房漏雨,一家人无计可施。 ■小房子集合多方力量 2015年,新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发起“美丽大变身”社区困难家庭家居改造计划,解决了林信坤一家的燃眉之急。在林信坤家可以看到,重新加固的外墙粉刷一新。天花吊顶被拆除,整个屋顶已被全面修补。林信坤指着棚顶告诉记者:“现在下再大雨也不怕了。” 对比改造前的照片,可以发现房子的明显变化。原本发黑的墙壁,现在粉刷成白色。仅有一个燃气灶的简陋的厨房,如今改造成为大理石台面灶台,安装了燃气灶和抽油烟机。原本空荡荡的客厅里,添置了桌椅和电视柜。整个房子亮堂了起来。 麦景刚说,从2015年9月改造启动,到2016年1月完工,众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的付出都集结在林信坤小小的房子里。 从帮扶清单上可以看出,2015年9月9日,中山市菊城公益服务中心发起“益砖益瓦”众筹,募集3万余元善款用于林信坤等5户家庭的家居改造。林信坤一家的改造花费3万余元,新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通过住房帮扶资金提供了衣柜、抽油烟机、煤气双灶、折叠沙发、电视柜等,6名社会爱心人士分别提供了外墙瓷砖、墙漆、点灯、书桌、台椅、电视机,灶台、吊柜、衣柜玻璃门来自爱心企业星艺装饰。 “困难家庭家居改造计划,是社区对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模式的探索。”新市社区党委委员、居委会副主任麦智敏说,社区依托新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创新公益项目,有效整合了政府和社会力量,打造了文明实践样板。 ■从受助到施助的转变 在房子改造的4个多月时间里,林信坤看着房子一天天在变化。心怀感动,他此后也帮助了许多的陌生人。 社工麦景刚说,2017年,新市社区推行助残帮扶的志愿帮扶服务,林信坤上门为50户老人安装感应灯,每户虽只有25元的补助,但他没有半句怨言。社区开展公益活动,林信坤也经常主动帮忙。由于热心参与社区事务,2017年,林信坤被社区评委杰出志愿者。 林信坤的朋友电器维修师傅覃先生说,去年台风“山竹”过后,一位贫困老人家里停了几天电,找来店里求助。老人出不起太多维修费,没人肯接,最后林信坤揽了过去。林信坤说,他花了一天时间帮老人换了电线,收了200元的工钱,但买电线就花了250多元。 今年,龚权彬家是新市社区旧房改造的帮扶对象。房子电线老化,院子里一积水,门口的插座就冒火花,烧坏了几件电器。光是去年,林信坤去龚权彬家免费维修不下四次。 家里生活压力大,为何还要分身帮别人?每当被人问起,林信坤总是笑着说:“好多陌生的好心人帮过我。不管认识不认识,能帮到别人我就很开心。”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山视窗
( 粤ICP备12053823号-1 )
|网站地图
GMT+8, 2025-5-4 04:51 , Processed in 0.08843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