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中山的医护人员及时救了我一命。”昨日,在市人民医院普通病房里,一位71岁的澳大利亚老人握住了医护人员的手。 原来,7月4日傍晚,这位71岁的澳大利亚老人在中山旅游时因突发晕厥、气促进了该院内科ICU。虽积极治疗,但老人症状持续加重并出现呼吸功能衰竭,需要呼吸机辅助及多种升压药物维持,只进行常规治疗的话,老人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 入院16小时,该院内科ICU组织了全院专家的扩大会诊,决定用上维持患者生命的终极手段——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该院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黄伟钊告诉记者,当时老人多个脏器的功能衰竭,病因最终都指向了心脏——心源性休克,经进一步检查,明确了二尖瓣急性关闭不全是导致心源性休克的主要原因。 要挽救生命只能行心脏手术,但老人身体状况极差,手术风险极高。在老人女儿的充分信任下,入院38小时后,患者被送入了手术室。在5个多小时的手术中,医生手术切除了患者病变的二尖瓣前叶,植入了人工生物二尖瓣。手术过程顺利,术中顺利停用了ECMO。入院44小时后,老人从手术室送回了外科监护室。术后20小时停用了呼吸机,经4天的血液透析治疗,老人尿量已经初步恢复,不需要继续血液透析。术后第4天由外科监护室回到普通病房,已经能够下床活动。 “老人现在正在做康复治疗,过几天就可以出院了。”黄伟钊医生表示,在这惊心动魄的48小时中,老人一次次面对生死考验,一是病情进展恶化快,心、肺、肾都需要人工机器来维持功能;二是患者术前多脏器功能衰竭,加大了手术风险,增加了手术难度。所幸医院心内科、监护室、心胸外科、手术麻醉科、ECMO小组等各科室医护人员通力协作,攻克一个个难关,最终挽救了老人生命。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山视窗
( 粤ICP备12053823号-1 )
|网站地图
GMT+8, 2025-5-15 11:51 , Processed in 0.08375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