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镇镇海洲村,志愿者们参与乡村振兴“三线整治”工作。 本报记者 文波 摄 4月25日上午,老党员欧瑞辉穿上“绿马甲”,和另外几名志愿者来到海洲村红庙水圳街,协助运营商和村里开展“三线整治”工作。电线、网线交错而成的“蜘蛛网”横在村居上空,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还带来安全隐患。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今年,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市级试点,古镇镇组织志愿者参与乡村振兴“三线整治”,深入群众宣传,及时回应群众疑难诉求,文明开展乡村环境整治工作。 ■及时沟通回应群众诉求 欧瑞辉被大家亲切称为“辉哥”,是海洲村村民。他带着记者从街头往街尾走了一遍,街头理过线的,空中或道路旁已没有电线“蜘蛛网”,街尾还没有开始理线的,则显露出杂乱。“我家出租屋之前也是网线挂得满墙都是,旧租客前脚走,新租客又拉一条,久而久之交织成一张网。现在整治后,墙面走线横平竖直,看起来舒服多了。”辉哥说。 志愿者龚元华是新古镇人,作为“三线整治”志愿者,他会不时遇到情绪激动的群众。前两天,他正在向整治沿线各户派宣传通知单张,结果一名户主长者看到,就走过来撕掉,情绪激动,作为志愿者,他立马跟他解释沟通,过了几分钟,长者逐渐理解这项工作了。“我们所做的工作非常重要,剪掉废线和私拉乱接后,重新处理报障时,群众暂时上不了网,会有情绪,我们帮忙疏导,避免群众误解。”龚元华说。 当天,运营商工作人员分成两组在村里开展工作。欧瑞辉告诉记者,前两天街头理完线的用户重新报装后,今天已重新通了网线。“宽敞一些的片区,我们会设群众投诉点和报障登记点,志愿者做好了解释工作,群众基本都能理解;现在运营商也加快处理报障,一般两三天可以重新恢复上网,群众看到整治后的效果,就比较认可了。” ■每天上百名志愿者参与 为了让村居天空环境更加整洁,古镇镇去年加快开展“三线整治”工作,目前整治工作从主干道逐渐深入到村居巷道的“毛细血管”中。4月3日,古镇镇召开“三线整治”志愿者服务动员大会,组织群众参加志愿者活动,并分成22个小组对各村进行巡查,及时发现乱拉乱接现象。该志愿服务队队长邓耀培告诉记者,志愿工作开展以来,已有300多名群众志愿者参与。 “有了志愿者加入,越来越多群众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了。”海洲村执法站班长袁荣东说,以前不少群众对“三线整治”不够了解,对暂时性的断网意见很大。志愿者中既有村民,也有居住在村里的新古镇人,更理解村居环境改善的目的,跟群众沟通起来更为顺畅。“三线整治”工作负责人曹杨林对此感触很深,4月份志愿者加入后,三线整治工作推进明显加快,一点点的整治,让村居上空的“蜘蛛网”慢慢得到清理,街道上走线变得齐整,天空慢慢变得干净、明亮。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山视窗
( 粤ICP备12053823号-1 )
|网站地图
GMT+8, 2025-5-7 03:12 , Processed in 0.08152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