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些散工聚在华柏公园,等待雇主的到来。 在城区永怡花园会所对面的一排商铺前,每天有四五十名外来务工人员在这里聚集。早上他们骑着单车、电动车来到这里,车上放着电钻、铁锹、锤子等工具。有人过来招工,他们就一拥而上,没人找他们时,便三三两两席地而坐,或围坐一起打牌,直到天黑才散去,天天如此。他们被称为“马路散工”。在我市石岐文化公园等多个公园门口,在张溪市场等多个市场,在华柏路等多条繁华街道,都可见到他们的身影。少时有二三十人在这些地方聚集,多时甚至有上百人站在马路边等雇主。 44岁的王兴看上去有些老,每天骑着电单车到永怡花园会所对面的空地上等工做。在老家他是菜农,三年前来中山找工,后与老乡钟哥到这个地方来“站马路”。 马路散工中,和王兴同样情况的人不少,多数无一技之长。几经折腾,最后变成了马路散工。打孔,砌砖,搬运,挖土等等,只要不是专业技工干的活,只要是需要用体力去干的活,他们都能干。 “看情况吧,一天一般几十元钱还是找得到的,运气好时也有两三百元,打白板也有过。”王兴说,成为马路散工一年多来,生活有好转,成天跟一伙老乡在一起也快乐,所以就喜欢来这里“上班”。 王兴的妻子和儿女都在老家,家里还有老母亲,每个月至少要寄1500元回去。“除去寄回家的钱,我每个月只有千把元钱可以花,租房、吃饭、抽烟。” 王兴的老乡钟哥也说:“我们没有技术,很难找到固定的事做。还是现在好,收入还可以,时间也自由,没事干老乡聚在一起打牌聊天挺好的。” 对于吃饭问题,马路散工一般是买个方便面,或就近找个便宜的快餐店填饱肚子。如果碰巧有事做,也可能干脆就不吃了。 “我们最愁的就是‘三急’问题。”王兴苦笑着说,“在街边撒尿难为情,周边的商铺意见很大,我们只得少喝水了。” ●链接 外来工培训有优惠政策 市人社局工作人员介绍,路边散工大多数知识水平低下,到人才市场、中介去应聘,比较难找到长期、固定的工作。而社会上,又需要一定量的短工,因而在一些人流比较大的路段形成散工集中地。散工一般没有劳动合同和保险,在从事工作时没有安全保障,有些雇主故意克扣或不给出工费,也难以投诉。所以,路边散工在找工时要注意擦亮眼睛,不要受骗上当,出工前先讲好报报酬,最好让对方先付一半费用再出工。 这位工作人员还表示,我市在公共就业方面有对外来务工人员技能培训的优惠政策,路边务工者可免费学习技能,从而可以帮助自己找到更稳定的工作。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山视窗
( 粤ICP备12053823号-1 )
|网站地图
GMT+8, 2025-5-1 02:57 , Processed in 0.06951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