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肢残协会的特殊跑友冲向终点后欢呼。 ![]() 一名全马选手跑向终点时抱着女儿一起冲刺。 ![]() 男子全马冠军 巴贤伟 ![]() 女子全马冠军 樊凤娟 ![]() 东区志愿者们在赛道边挥旗为选手们加油。 ![]() 蜘蛛侠来啦! ![]() 为了晒图,我们欢乐跑! ![]() 麋鹿乐得像朵花! 12月24日上午7时,随着发令枪响,参加2017“逸仙杯”中山马拉松赛(以下简称“中马”)的1.5 万名马拉松爱好者,自兴中道出发,在蓝色的天空下、干净整洁的街道上奔跑。 今年“中马”迎来自己的 3 岁生日,同时也迎来了改变。在去年入选“最具赞助价值体育赛事TOP100 榜单”基础上,今年“中马”根据新目标、新要求、新做法,全面升级跑友服务,对比赛各项目均有突出的侧重点和亮点。如12 公里和5公里跑重点体现“好看的现场、好甜的记忆、好美的赛道”,着力将之打造成欢乐嘉年华;全程马拉松和半程马拉松则重点呈现比赛的专业、温暖、科技和人性,着力打造不一样的全马体验。 为了成功圆满举办今年的“中马”,市委书记陈旭东在赛前专门检查了赛事筹备工作,并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保赛事安全有序。市长焦兰生也对平安祥和办赛作出了指示。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今年“中马”无论是线路设置,还是交通、安保、医疗、卫生、城市管理等各项工作,都比往年有进一步的优化。 在线路设置上,最大限度减少坡度和折返点,同时将具有中山文化元素的道路贯穿其中,让跑友投入比赛的同时享受中山的美景;在交通管制方面,最大限度减少扰民,优化交通管制方案,首次引进安全岛设计,在赛道中人流量相对较大的9 处路口安全岛,引导行人安全通过赛道,同时保障赛事顺利进行;在安保、医疗、卫生等方面,把安全办赛摆在首位,全面落实各项安全措施,确保“中马”圆满成功举办。 副市长徐小莉表示,此次“中马”展现了改革开放、“幸福中山,健康中山”的成果,展现了中山的健康、幸福。她说:“今天的赛事,无论是我,或者跑者、观众,都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专业、看到了情怀、看到了幸福。” ●首次“中马”之旅夺下冠军 经过激烈角逐,最终,在中山工作的巴贤伟获得此次全程马拉松赛事男子组冠军,成绩为2 小时46分01秒。来自深圳的樊凤娟赢得此次全程马拉松赛事女子组冠军,成绩为3小时13分05秒。无独有偶,他们都是第一次参加“中马”,而且都拿到了第一名。 巴贤伟告诉记者,他今年4月份来到中山沙溪工作。在读书时,他就热爱跑步,今年还在全国其他5个城市参加了全马,而第一次参加“中马”,就拿下了历史最好成绩。“我进行跑步运动有5年多时间了,这次能拿到第一名,与中山的赛道设置,以及优秀的赛事服务息息相关。”巴贤伟笑着说,中山是他的“福地”。 樊凤娟在深圳从事银行会计工作。“中山的环境优美,这里街道整洁,人们热情好客,让我喜欢上了这里。”她告诉记者,这也是她第一次来中山。“23日晚上来的,我吃了石岐乳鸽。”樊凤娟说,这里不仅有美食,还有美景,也有“美人”,“我们在比赛过程中,沿途的市民为我们呐喊加油,我虽然不能和他们互动交流,但是他们的热情我记在心中,我会将这份美好的记忆带回去,传递给更多的朋友。”樊凤娟说,她希望能够通过自己感染更多人,让更多的朋友加入到跑步或者其他健身行列中来,展现我们中国新一代人新形象和高质量的生活水平。“明年,我们‘中马’不见不散!” ●童叟齐上阵欢乐跑“中马” “中马”是一场盛大的体育盛会,每一个喜欢它、热爱它的人都能参与。 今年,市肢残人协会组织了37人参加比赛。50岁的徐亦武,身穿“草裙”、头戴花环出在队伍中。徐亦武曾跑过6次全马、4次半马,但今年,他和小伙伴儿结对跑欢乐跑,而且是推着小伙伴一起跑。徐亦武所说的小伙伴儿,是坐在轮椅上的39 岁残疾人士冯燕文。不久前,徐亦武和冯燕文在一次长跑活动中认识,当时便组成搭档完成了比赛。当知道搭档又要参加“中马”,徐亦武便放弃了跑全马。 “因为身体不方便,几乎没有机会参与这样的大型活动。但是当知道可以报名,还有人专门‘陪跑’后,马上就报了名。”冯燕文笑着说道。最终,这对搭档在两小时十分钟内完成了比赛。 今天“中马”还是一个同乐共享的聚会。记者发现,有许多学校的师生也自发组织队伍参赛。濠头中学的何小珍老师,带着高三学生奔跑在马拉松现场。纪雅中学去年的初三(8)班毕业生,一群同学与老师一起共同参与活动。他们如今都是高一学生,从各个高中回来,还喊着当年的口号“奔跑,八班!” 仅出发22分钟后,参加5公里欢乐跑的初三学生杨彦坤就返回到终点,成为5公里首个回到终点的选手。这名今年才15岁的小伙儿,现在就读于小榄镇永宁中学,从4岁起便开始学习网球,平时还会坚持跑步。杨彦坤介绍说,今年已经是第三年参加欢乐跑,跑步成绩也一年比一年好。今年,杨彦坤还带着爸爸一起参赛,而妈妈站在赛场边当两人的 “专职摄影师”。 还有一批充满活力的老年选手参加“中马”。今年63岁的郑观其参加的是半马比赛,他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三次参加“中马”。他2013 年开始进行跑步,“跑步让我身体健康,更加快乐,也有了一帮年轻的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今年60岁的廖汉标参加的是欢乐跑,“平时在紫马岭公园、金钟水库都有跑步,运动给我带来健康和快乐。”廖汉标说,今年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山也提出建设健康城市,“‘中马’能带动全民健身,希望中山能举办更多类似活动。” ●2500余志愿者提供专业服务 昨天的比赛现场,2500多名志愿者成为“中马”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孙文纪念公园,凌晨4时30分就有第一批志愿者到岗,5时30分陆续有运动员集合,志愿者手拉手形成了3道人墙,维持现场秩序。参与起终点服务的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大三学生张欣,凌晨3时便从学校出发,4时到达指定位置。因为穿得少,张欣被冻得发抖却始终坚守岗位:“我们前面是5公里集结区,后面是12公里集结区。很多选手找不到位置,所以我们必须要站在这里维持秩序兼顾指引。” 同样负责起终点服务的志愿者周小丽,凌晨4时带着90多名三乡志愿者赶到赛场。“因为城桂路封路,我们绕到板芙,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比赛现场。”由于提前踩过点,5时左右90名志愿者已经全部站到了指定位置。比赛开始一小时十四分钟后,半马选手陆续返回终点。由于12公里和半马选手在同一终点,赛场出现了“冲刺高峰”。“原有岗位留两三个人,其余人员全部到半马终点服务。”为应对高峰,周小丽在比赛现场临时调度队员维持秩序、为选手发放毛巾等。 “放松,放松。”昨天上午10时后,部分返回终点的全马选手出现腿部抽筋、腿痛等情况。在终点担任医疗辅助志愿者的广东药科大学中山校区学生杨海湖,主动走上前去为选手们按摩或用药物止痛。据介绍,今年已经是杨海湖第二次参加 “中马”志愿服务:“去年我在赛道上担任医疗辅助志愿者。去年天气冷,才早上7时我已经又冷又饿觉得好辛苦。但是选手们经过时,都竖起大拇指给我们点赞,就觉得心里好暖。”因为有了去年的体验,今年“中马”招募志愿者时,杨海湖又再次报了名。 ●环卫工精细化服务“中马” 今年“中马”,选手们都对赛道的清洁环境竖起大拇指,这与环卫工人的辛勤努力分不开。 在孙文公园北门附近,每隔约200米就有一位环卫工人,不停地在比赛出发点来回清扫,将饮料瓶、纸巾等垃圾及时清扫进垃圾箱。环卫工人邝金英凌晨3时就来到自己所负责的区域,“我们提前进行了分工,保证不让垃圾落地。”此外,现场环卫工人还要负责移动公厕的卫生保洁工作。 市住建局城管科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迎接本届马拉松赛事,市环卫处结合开展的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工作,“以赛道为重点,全面加强道路深度保洁。”负责主城区保洁工作的广东名城科技公司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赛事之前,名城环卫工人加大主干道机械化清洗保洁力度,对“马拉松”赛道进行洗扫,对赛道污染路面及时进行清洗,比赛当天凌晨还对赛道清洗一遍,道路保洁质量大幅提升。 ●沿线21个医疗点强化安保 本次“中马”,赛事组委会通过增设医疗点、医护人员、急救车辆、医疗器械等多项措施,强化赛场的医疗保障。 市卫计局医政科科长李翠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为给马拉松提供医疗保障,卫计局统筹在马拉松沿线设置了21个医疗点,20 台救护车随时接受调遣。当天早晨5时,这些医疗点的医护人员就陆续到场,提供医疗保障服务。 记者来到一个医疗救助点,待了20分钟,没有遇到前来治疗的完赛选手。医疗点除备有云南白药气雾剂、创可贴、以及红花油等处理外伤的药品之外,还备有AED 急救设备。6名医护人员和辅助志愿者时刻准备为选手以及意外受伤的观众提供医疗服务。 记者了解到,今年“中马”招募了31名医生跑者和急救跑者作为赛道上的移动医疗保障。组委会还在比赛沿途医疗点共准备了30台AED 急救设备,如果加上救护车上的AED 设备,共计50台。而救护车也会根据各个赛段的关门时间逐渐向赛道后半程或终点调整,以保证医疗资源不会浪费。 ●千余警力确保赛事安全 记者了解到,为确保比赛圆满成功,市公安局抽调精干警力1000余人保障“中马”安全。 全民健身广场设置了安检入口。早上6时,记者来到安检口,故意将证件反挂,考验安全检查是否严格,刚走过安检口,就被民警叫停,认真看清证件后,才被放行。 “安保做得好不好,我们说了不算,得每位参赛选手和观众自己感受。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的民警是最早到场也是最后离开的。”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治安大队大队长梁炯照说道。 赛事还没有开始,赛场上空已经有多部无人机升空航拍。梁炯照说,这些无人机都是经过公安备案的,总共只有8部,未经允许,不得升空。 比赛前后,记者在公安部门的安保指挥中心观察了一个多小时,只发生一件与安全有关的事。一名8 岁的黄姓男孩跟哥哥和母亲一起参加欢乐跑,男孩嫌母亲和哥哥跑得慢,自己冲到了人流中,没有看清赛道标识,而跑进了12 公里赛道。结果母亲跑到终点后,一直不见小儿子。急忙中,寻求警方帮助。指挥中心问清楚特征和号牌后,当即呼叫路面民警协助寻找,5 分钟后就在十公里外的西区富华道赛段金田酒店位置找到了小男孩。 文字统筹:本报记者 江泽丰 文字撰写:本报记者 江泽丰 卢兴江 陈慧 唐益 李丹丹 图片摄影:本报记者 夏升权 赵学民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山视窗
( 粤ICP备12053823号-1 )
|网站地图
GMT+8, 2025-5-9 09:56 , Processed in 0.06987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