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日报9月22日讯 9月18日下午4时50分,东区竹苑小区居民陈昊拖着一大包行李,轻松走出城轨中山北站。“我已坐了7年城轨,从站前无序到有序,可以说见证了这一领域交通文明的巨大变化。” 陈昊经历的变化,只是中山新交通站场文明变迁的一个切片,从初始阶段的管理无序到后来的有序,城轨中山北站的“蜕变”是中山交通文明的一个样本。 ■“每年都能感受到一些改变” 陈昊经常出差,每年还要回湖南岳阳两次,探望体弱多病的母亲。2011年1月,城轨中山北站启用后,陈昊不用去富华车站坐12个小时的夜班车回家,而是城轨换高铁,4个多小时即可到家。 对于城轨中山北站的交通秩序,陈昊的感受是每年都有一些改变。“刚通车那会儿,客流量小,广场和广场前的道路比较宽敞,接人的和送人的车辆随意停在路边,不要说出租车,就连摩的都很少在车站候客;大约两年后,车站旺了起来,人流量成倍增加,出租车、摩的、蓝牌车开始扎堆,现场混乱不堪。” 一次,陈昊从广州南回到中山北,还没走出售票大厅,出租车司机就一个接一个迎上来拉客……只因陈昊说自己想坐公交回家,对方就不高兴了,一名摩的佬甚至拿头盔砸了陈昊的肩膀。陈昊赶紧逃离。 这样的日子持续到车站广场有了警察值守方才好转,包括重拳治理乱拉客,打击蓝牌车,规范摩的,双向行驶变成单循环,这些变化,陈昊深有体会。 ■城轨中山北站由乱走向治 9月18日早7时,老民警车海生吃过早餐就赶往城轨中山北站警务室,他是负责人。从车站派驻民警开始,这名从警36年的老民警见证了城轨中山北站由乱到治的改变。 2012年,面对车站治安现状,石岐区公安分局把东河北派出所管治安的副所长车海生调到城轨北站。上任伊始,车海生到广州南站学习。“站长说,你那小地方,学不来广州南站,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一点,回去后,赶紧建立交通秩序联席会议,给相关部门分工,齐抓共管。” 车海生回到中山后就落实这项工作,遗憾的是会开了,工作却没单位落实。没有办法,车海生只好带着几名辅警,一点点改变糟糕的状况。 5年之后,城轨中山北站交通井然有序,社会治安良好。承担辖区刑事治安案件数据收集的东河北派出所内勤张锡伟说:“5年来,城轨中山北站只发生过8宗治安案件,而交通有序更是有目共睹。”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山视窗
( 粤ICP备12053823号-1 )
|网站地图
GMT+8, 2025-5-7 11:07 , Processed in 0.08040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