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行政级别,去编制化管理,改变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实行驻诊、主诊、主管三级医师管理模式……7月1日,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海医院(金湾中心医院)全面开科运营,金湾中心医院以全新的面貌、创新的管理体制助金湾医疗从建设全新的三灶镇医院初步设想开始“连跳三级”。至此,金湾有了省医全面托管的大型公立医院。 作为珠海市和金湾区的重点民生工程,金湾中心医院在进一步完善医 院各项建设的同时,着眼金湾卫生事业发展的体系建设,目标是通过5—10年的时间,将医院打造成面向金湾区及珠海市,辐射珠江口西岸及港澳的区域性医疗中心。 “补齐短板”与“资源下沉” 随着珠海“工业西进 城市西拓”发展战略步伐的加快,特别是2012年上半年启动珠海西部中心城区核心区域——航空新城的建设以来,金湾区的城市化建设踏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新的城市中心,是珠海对金湾区的明确定位。但现实情况是这里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落后于东部。东西协调发展,重在补齐短板,资源下沉。多年来,珠海市和金湾区历届领导班子都在为西部医疗卫生事业补齐短板奋力“解题”。 起步晚,起点高。作为区(县)一级的医院,“标配”是二级医院,但这显然不符合珠海市和金湾区对自身的要求。“二级医院并非金湾的‘起点’,金湾新的医院要成为不一样的公立医院,要与金湾的社会经济发展、百姓对医疗卫生的需求相适应,要将新医改中的管理体制、医联体、‘互联网+’、健康管理、居家养老等方面的创新改革元素融入其中,真正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医院,让‘短板’转变成亮点。”金湾区委常委拜燕表示。 金湾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用地等硬件条件,唯独缺少优质医疗资源这一“软件”。金湾中心医院负责人透露,当时珠海市和金湾区领导班子拜访省医,将金湾中心医院的现代化建设理念和盘托出,这与省医优势资源下沉基层的战略一拍即合,而且理念与省医想要打造的现代化医院蓝图契合。 长期以来,“北上广”大医院人满为患,这种情况同样困扰广东省人民医院,而新医改就是要破解此瓶颈问题。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就是要把“倒三角”变为“正三角”,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把感冒发烧这种常见的小病交给社区医院解决,把急危重病人的疑难杂症交给专家名医,这才是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医院负责人说。 经过洽谈,金湾区和省医双方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在珠海市委、市政府的帮助下,2015年双方最终签订了合作共建框架协议。 2017年7月1日,金湾中心医院全面开科运营,金湾区域内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名医、专家的优质医疗服务,而这也正是珠海金湾补齐短板,省医优势资源下沉的初衷。 省医全面托管 资源汇集金湾 今年4月,金湾中心医院又迎来强力“外援”,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田燕雏正式加入金湾中心医院建设团队,并经院长提名、理事会通过任命为副院长。田燕雏的到来看似是人员调动,但这背后实质是一次资源的撬动和汇集。 “田燕雏在中日友好医院工作30余年,他的到来可以为医院引进更多的人才提供更大的帮助。”医院负责人介绍,金湾中心医院的平台是以省医为核心,通过“滚雪球”效应将全省、全国乃至更大范围的优质医疗资源聚集至金湾,就全省而言,金湾中心医院不仅可以借助省医的资源优势,还可以吸引省医以外的优势专科、高层次人才、专家,进一步放大省医优质医疗资源的效应,做到群众有“痛”,医院能“通”。 医院负责人表示,通过省医平台,金湾中心医院可以将有影响力的国家品牌专科和国家级知名医疗专家、管理层融入医院的发展,金湾举全区政策之力,省医举全院资源之力,将国家和省的重大科研项目、慢病项目等逐渐汇集金湾,通过在金湾开展医教研,通过金湾中心医院孵化各个学科的创新发展,以此辐射金湾及周边的区域。 实行全面托管式合作办医模式后,将弥补金湾区没有三级医疗机构的不足,推动以金湾中心医院为龙头,以红旗、三灶镇医院为两翼,以1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的金湾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同时,金湾中心医院依托省医大本营,将形成连接紧密的四级诊疗体系。 省医托管之后,金湾中心医院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实行驻诊、主诊、主管三级医师管理模式,着重基础医疗业务能力的人力资源配置。同时,金湾中心医院为医生多点执业提供平台,以聘用流动性高层次医生,预约式的专家团队服务,形成省医专家、基层医护人员上下流动、共同发展的培养培训机制,实行人力资源的合理优化应用,达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的目的。 □本报记者 杨嘉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山视窗
( 粤ICP备12053823号-1 )
|网站地图
GMT+8, 2025-5-21 19:30 , Processed in 0.08873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