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视窗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中山视窗 首页 中山资讯 社会民生 查看内容

中山公益人士冯文源美国学成归来话公益公益做得专业人家才肯把钱捐给你

2016-9-17 11:32| 发布者: kenny| 查看: 793| 评论: 0

中山公益人士冯文源美国学成归来话公益公益做得专业人家才肯把钱捐给你
冯文源(左一)和项目组成员与导师进行互动游戏。  
冯文源(右二)在认真听课。  
  8月8日—23日,中山市有爱青年社会创新中心副主任冯文源,在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的资助下,参加了在哈佛大学举办的2016SEEDCamp课程。该课程作为哈佛社会创新种子社区的旗舰项目,种子班通过整合中美两国社会创新、非营利组织以及商业等领域的新晋案例、变革理论、一线实践者等优质资源,以课堂讲授、工作坊、实地参访、论坛等多样化的方式,深化学员对社会创新的理解和自身领导力。
  学成归来,冯文源嘴里多了很多新名词和新理念。美国的公益发展与国内有什么不同?美国的公益实践在哪些方面对我们有借鉴意义?记者就此对他进行了专访。
调动自身力量解决自身问题
  记者:美国和中国在公益方面差异大吗?
  冯文源:课堂上老师讲的一组数据对我触动很大。在“公民消费的力量”课程上提到,美国有70%的GDP来自家庭消费,所以美国的公益募捐,大多数都来自公民个人,筹款活动主要是面对个人募捐,每个公民都有捐赠意愿,有很好的群众基础。
  而我们的很多公益项目经费,主要来自政府的支持,其次是基金会和企业的捐助。
  记者:美国人做公益项目的方式和国内有什么区别?
  冯文源:在美国,很强调自组织。他们喜欢用自主的方式开展公益项目。也就是通过组织动员,引导服务对象利用他们的资源或其所在社区的资源,解决他们自身或者社区的问题,而不像我们更多是依靠外来的资源和力量。
  比如他们要服务一个社区或者弱势群体(比如老人),首先会着眼于社区(或老人)本身有什么资源能够解决自身的问题。而不是简单找一些热心人士和公益组织过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记者:如何运用自组织方式引导大家学习呢?
  冯文源:我们这次参加哈佛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运用自组织方式的。一开始主办方发给我们学员的邮件,就让我们建一个自组织的临时委员会,行程的准备工作如签证、住宿、机票等,都是由同行的热心伙伴帮助大家。授课期间,我们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每天轮值,要上什么课程,就由相关的小组组织大家预习、复习;课间的活动也由各小组来负责。还成立了传播小组,每天学习的内容,都由他们收集发到自媒体上。
  记者:这应是观念的不同带来的服务方式不同吧?
  冯文源:我们以前做公益,总是想有什么资源能够给服务对象;但从没想过服务对象虽是弱势群体,但他们也有他们的资源。
  我认为,他们的公益服务有一个很重要的核心理念,就是“赋权、增能”,有点类似我们古人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学到很多新的专业公益理念
  记者:刚才和你沟通中,感觉你说了很多新词,都是这次学习的成果吗?
  冯文源:这次培训确实学到了很多新的理念,比如共情、U型理论,商业思维,非营利咨询与评估,还有一个非常有用的理念:战略沟通设计,可惜学的时间太短。
  我们在国内做公益时,更多强调是情怀。但9月份《慈善法》实施后,我们的公益组织今后要更加注重专业性。刚才讲的那些都是专业名词,技术性很强,如果你的公益组织做得不专业,人家为什么要把钱捐赠给你呢?
  记者:你提到美国做公益活动,几次提到了“共情”这个词,这是什么意思呢?
  冯文源:你能够理解对方处境,能够识别对方的认知,能够感受对方的体验,做到这三点,就是达到了共情的状态。美国的公益组织做公益时比较强调“共情”的能力,达到这个状态对于你取得利益相关方的支持,以及服务对象的认可是非常重要的。这类似于物理学中的“共振”,大家的情感在同一个频率上,彼此都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不管是服务对象、资助方,彼此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建立起互信的关系。
  记者:你刚才提到战略沟通设计,这不像一个公益理念啊?
  冯文源:美国的公益组织非常强调这个理念。战略沟通设计包括三个主要部分:一是承诺,就是你这个组织对社会的承诺是什么,包括组织的使命和愿景。二是关键性信息,你要实现你的使命和愿景,你有哪些基本的策略?这部分是相对固定的,不会因为沟通对象不同而有所区别。三是支持性信息,不同的沟通对象提供的支持内容可有所不同。做到了这些,你这个组织才显得专业,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
学习坚定了自己做公益初心
  记者:这次学习对你今后的发展有什么帮助?
  冯文源:我觉得很多内容都可以在今后的项目开展中运用。
  一是立足社区支持青年公益。从政府角度来讲,要搞基层社会治理,肯定也是要扎根社区。明年我们的公益支持项目,希望孵化培育的对象主要是扎根社区的青年公益组织。
  二是今后设计课程要以项目或者任务为导向。以前我们培训中,更多的是模块型学习,以单项或综合能力提升为目的,学习与实践可能会有距离,往往难以落地。
  三是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或者在园区运营中,引进自组织理念。比如园区的管理不是我们说想怎么管,而是由园区入驻的会员通过议事规则去讨论出一套规范,自己管理自己,我们提供专业支持。包括我们的培训项目也可以通过体验式学习,学员自主参与、自发行动,营造社区归属感。
  记者:社会企业也是社会创新的主体之一,如何才能做大社会企业呢?
  冯文源:社会企业与商业企业很大的区别就是讲故事的能力。大家凭什么买社会企业的产品?很重要就是这个社会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背后的故事。做一个社会企业不是简单地贴一个标签,这次有个香港的导师,他讲到自己机构的一个成功案例。他和法国一个酒店品牌谈艾滋病方面的公益资助项目,对方同意资助20万欧元。这位导师一想,如果单纯把这20万资助出去,那以后怎么办?还需要不断筹钱,用什么办法能把这20万放大?他就想到用这20万去做一个社会企业,企业的产品就是生产资助方需要的环保袋。以后资助方只要同意考虑采购这些产品就好了,不需要再额外进行资助。而且这家社会企业还可以招募那些艾滋病村的妇女来打工,给他们提供了有尊严的帮助。这个社会企业做出来的产品质量非常好,赢得了很多的订单。
  记者:这次学习对你个人有什么提升?
  冯文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共情能力的提升,以前总是从自己的价值观出发,给别人提建议,往往忽略对方的处境、认知和感受是什么。
  通过学习,通过与同学和导师们的交流,公益人的那种信念,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一次次感染了我,也更加坚定了我做公益的初心,我会继续走下去。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山视窗 ( 粤ICP备12053823号-1|网站地图

GMT+8, 2024-5-4 07:37 , Processed in 0.07291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