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日,小榄港水出码头上,一辆往返香港的货船停靠在码头装鱼。 自1955年成立始,广东省中山食品水产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出集团”)就向港澳地区供应淡水鱼。特别是香港回归以来,其供应量稳居香港淡水活鱼的40% 市场份额,日均达50吨。记者昨日走进水出集团,了解水出公司保持活鱼持续供港的故事。 ■一条活鱼“游”到香港至少要4-5次检测 29日早上9时,小榄港货运码头,一车六七千斤的草鱼和鳙鱼从坦洲养殖场运来,正紧锣密鼓装船。这样的小货车每天有十几辆,从不同的养殖基地集中到小榄港,对活鱼进行装货水运,晚上就到香港。 “等所有养殖场的活鱼到齐,就会封网上锁,加施检验检疫封识。到港后,食环署对比安全证上编号与上锁编号一致,才会开锁。”在小榄港码头,副总经理叶铨森反复告诉记者,一条活鱼要从内地“游”到香港餐桌,最起码经过4-5次检测。其中不仅对鱼塘持续抽检,香港食环署还会对水出集团的“出口精养场”进行年检,确保安全后才批准其为供港养殖场。此外还对即将赴港的活鱼进行监测,颁发“安全证”;到达香港后,香港特区政府还会对水产品进行抽检。 对于食品安全,水出集团还有一段轶事:2006年11 月底,香港食环署对内地供港的15个桂花鱼样本进行化验,发现有样本含孔雀石绿。受事件影响,广东一度中断了对香港的活鱼供应。后经调查,广东重新对供港渔场的监测显示合格,认为香港在终端市场抽取的样品来源复杂,不能反推供港活鱼有问题。 据水出集团董事长何荣洪回忆,期间中断供港19天后,香港市民开始对“没鱼吃”表示不满。在两地检验检疫部门正达成更严密监管的协议前,水出集团作为内地恢复活鱼供港的第一艘船,抵达西环码头。 原来在这19天里,香港相关官员、媒体记者及业界代表等多次到访中山,对中山供港淡水鱼的健康养殖方式及有关部门从源头严抓淡水鱼的检验检疫监管表示十分赞赏。“我司早在2002年已经花了200万元购买一台自检设备,也就说,在两地检疫部门更严密监测前,我们已主动加压,确保食品安全了。”何荣洪自豪地说。 ■多方保障鲜活水产品畅顺供港 叶铨森18岁到水出集团工作,接触活鱼供港超过37年。谈到香港回归后最大的变化,他说,科技进步了,供港活鱼可保30小时鲜活;交通布局完善了,他们除了水路,每天还安排了7辆大货车从不同的养殖基地经深圳进入香港元朗。比起水路,陆路不受台风影响。“以前一打台风,香港人就没鱼吃,现在不会了。” 此外,中山、香港两地的政府沟通更加密切,服务出口企业的中山海关和检验检疫局不断优化服务,提升效率。 就拿报关程序来说,针对鲜活水产不耐储存的情况,中山海关就为水出集团量身打造了鲜活产品绿色通道,优先通关放行,同时采取集中报关、异地申报等监管方式。叶铨森说,以前每天出发前,要提前两个小时进行人工报关,要等到海关工作人员在现场“清关”(清点报送货物及人员数量是否一致)。而现在只需通过电脑平台登记后,定时清关即可。 何荣洪还向记者算一笔账:“以前还没实行集中报关的时候,我们每一张报关单都要向报关公司、码头公司付费。自从2012年集中报关,几十张单集中月底报送,一年可节省20-30万报关费用。” 据悉,水出集团今年向中山海关申请认证为“高级认证企业”,这是海关企业信用类别管理中的最高级别,在国际海关享受互认待遇。“目前内地和香港的AEO (高级认证企业)互认已进入分阶段实施当中,对于高级认证企业而言,未来通关时间和成本必定进一步减少,对于这些供港活鱼来说,这趟跨境之旅的时间也将大大缩短。”中山海关驻小榄办事处通关科科长文旻昊如是说。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山视窗
( 粤ICP备12053823号-1 )
|网站地图
GMT+8, 2025-5-10 15:00 , Processed in 0.08710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