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特区报讯 记者刘洋报道: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九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减轻社区灾害风险,提升基层减灾能力”。12日下午,市减灾委、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在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心华校区)举行了一场大型综合灾害救援演练。副市长史明锋出席并致辞,他指出,开展防灾救灾演练,是应对自然灾害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升群众防灾避险自救互救能力的必要途径。 演练以7级地震衍生体育馆火灾、楼梯坍塌为背景,分为地震躲避疏散演练、地震现场躲避技能、火灾自救互救技能三场演示。其中地震躲避疏散演练完整模拟了从灾害发生、师生现场躲避、疏散逃生、教职员工自救互救到消防队伍灭火及搜救、转送和抢救伤员、受灾师生安置、医疗救护以及心理慰藉等各环节。2660名师生参加演练。 据悉,市减灾委还组织了防灾减灾知识进社区及40场巡回宣传活动,在村居张贴公益海报5000份,发放宣传资料11000份,以增强基层防御和应对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确保防灾减灾日活动广参与、全覆盖、见实效。 市减灾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共有翠香街道、湾仔街道等31个固定的灾害避护场所。珠海市自然灾害救灾避护实行就近安置原则,当避护人员超过属地避护场所容量时,由区民政部门协调转移到就近避护场所。全市共有灾害应急避护场所263个,由市、区、镇、村居固定避护场所及学校文体场馆等临时场所组成,均为室内避护场所,有效避护面积达85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0万人。室外灾害避护场所主要由公园、广场及绿地构成,在紧急需要时可随时开辟场地安置。我市固定灾害避护场所有效避护面积约2万多平方米,常年备有避险床铺7000多床,储备有应急的基本生活物资,在灾害来临时,可第一时间供受灾人员或转移安置群众落脚避护,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的避险安置需要。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山视窗
( 粤ICP备12053823号-1 )
|网站地图
GMT+8, 2025-5-2 10:55 , Processed in 0.06726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