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市长江库区水源林市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图 ![]() 长江库区水源林市级自然保护区航拍图。(受访者供图) ![]() 长江库区水源林市级自然保护区。 ![]() 护林员在防治森林病虫害(受访者供图) ![]() 保护区野生动物调查(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 长江库区水源林市级自然保护区植被颜色丰富。 大寮被誉为中山市的九寨沟,因其美丽的自然生态环境,曾一度成为不少徒步爱好者必去的圣地。然而不少市民都不知道,与一般的森林公园不同的是,大寮作为中山市长江库区水源林市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到大寮徒步或者露营等行为都是被禁止的。 什么是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长江库区水源林自然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个功能分区。保护区的核心区一旦批准成立则禁止任何人进入,除非是经批准的科学研究活动。被誉为“中山九寨沟”的大寮就位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未经许可禁止进入。缓冲区一样不允许市民随意进入的,所以不少市民到五星营地露营或徒步到平埔野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这些行为都是禁止的。在缓冲区,经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批准,只能从事非破坏性的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标本采集活动。 ■保护区基本情况 长江库区水源林市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达6.36万亩 从1956年广东省鼎湖山建成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开始,广东省的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就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06年,国家林业局将广东省列为全国第一个也是迄今唯一一个“自然保护区建设示范省”。 1999年,广东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关于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决议》,广东率先在全国以实施省人大议案的形式加快了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2003年3月,经中山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全票表决通过成立中山市长江库区水源林市级自然保护区的决议。长江库区水源林市级自然保护区是目前中山市唯一的市级自然保护区。 长江库区水源林市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达6.36万亩,其中山地5.76万亩,水面0.6万亩。根据自然保护区不同区域的作用和保护重点,将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三个区。保护区内保存较好的天然状态生态系统以及国家、省重点保护动植物集中分布地、原生物种栖息地和繁殖地划分为核心区,核心区外围为缓冲区,缓冲区外围为实验区。 ■保护什么? 涵盖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 长江库区水源林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性质的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保护区内分布的珍稀濒危及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丰富的湿地及水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 保护区有面积大、分布集中、类型完整、原生性强且具有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性质的常绿阔叶林,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和完整性的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所组成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 据统计,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6科6属7种,约占广东省境内重点保护植物64种的10.94%,其中蕨类植物2科2属3种,被子植物4科4属4种,另有国家珍稀濒危植物4科4属4种。另外,在保护区还有19种栽培植物属于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珍稀濒危植物。 保护区内重要保护动物有23种,其中国家Ⅰ级重要保护动物1种,国家Ⅱ级重要保护动物有22种。鸟类13目30科80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10种,包括蛇雕、凤头鹰、短耳鸮 、斑头鸺鹠 、褐翅鸦鹃、仙八色鸫等;列入CITES附录II鸟类9种,如黑翅鸢、画眉等;广东省重点保护鸟类7种,如白鹭、池鹭等;“3有”保护动物51种,如灰胸竹鸡、普通翠鸟、大山雀等。 保护区内水库主要有长江水库、石塘水库、宝闸塘水库、长龙坑水库,船底窝水库、阜沙水库和横窝口水库等。这些河流群、水库群构成了保护区内重要内陆湿地。此外,保护区地处五桂山腹地,地形复杂,山脊纵横交错,拥有大面积次生森林景观、湖泊水库湿地水景景观和地质地貌景观等。保护区内林木葱郁,古树苍天,林荫蔽日,四周群山环抱,层峦叠嶂;河流、小溪、水库等水体纵横交错,泉清石奇。 ■如何保护? 建立山林火警先发小组严控山火 长江库区水源林市级自然保护区林区管理处与中山市国有森林资源保护中心合署办公,管理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组织开展森林环境监测和自然资源的调查建档,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等工作。森林防火事关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安全,是做好保护区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中山市国有森林资源保护中心切实加强组织建设、队伍建设、装备建设,严格火源管理,强化火情监测,落实预防措施,制定扑火预案。中山市国有森林资源保护中心建立一支精干有力的山林火警先发小组,配置交通车、森林防火宣传车、消防船和巡逻艇,做到对保护区严密监控和对社区群众宣传森林防火。 科学研究方面,2015年中山市国有森林资源保护中心和华南农业大学开展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研究。通过开展本底资源调查,采集冠层结构因子,获取空气负离子、PM2.5数据,并对保护区的植被组成、物种多样性、林分结构特征、森林碳汇、土壤肥力、冠层辐射消减效应、空气环境净化作用等进行分析,旨在根据一定的评价方法定量评价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为准确掌握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状况,在《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中山片区的调查任务完成后,中山市国有森林资源保护中心利用广东省自然保护区建设专项资金,联合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对中山的重点区域——长江库区水源林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进行监测,及时掌握保护区资源动态,并利用监测数据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教育。 力争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科普宣传是自然保护区的一项重要功能。为了让市民更好地了解自然保护区,展示保护区形象,中山市国有森林资源保护中心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例如向市民派发保护区鸟类宣传图册,另与中山画刊合作,利用中山日报报业集团的平台优势,在2016年10月,对“长江库区水源林市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宣传推广。具体包括《中山画刊》宣传图文报道“长江库区水源林市级自然保护区”、中山网微信微博、中山画刊微信微博信息推送、中山日报电子屏东南西北中6面屏为期半个月的森保宣传片循环滚动播放。 在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经过各方的不懈努力,保护区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资源本底调查、自然资源保护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保护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有效保障。从现阶段的整体情况来看,保护区部分基础设施比较简陋,管理手段较为落后,现代化的保护、管理、科研、监测、宣传教育体系还未形成,远不能适应日益严峻的保护形势需要,严重制约着保护区的保护和发展。由此,迫切需要改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搞好保护站、点的建设,添置保护工作及科研监测所需设备,加强科普宣传,建立完善系统的科学保护管理体系。 为进一步加强长江库区水源林市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力度,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和水平,促进我市生态旅游产业的增效提质,发挥保护区在全面打造“三个适宜”更加美丽中山的作用,市政府决定,在现有长江库区水源林市级自然保护区基础上分两步实施,拟打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一步是力争2017年底前成功申报省级自然保护区;第二步,再经过2年的努力,整合保护区周边资源,力争到2020年实现建成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目标。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山视窗
( 粤ICP备12053823号-1 )
|网站地图
GMT+8, 2025-5-8 22:50 , Processed in 0.06924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