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建市内首座无性别公厕,预计将于11月下旬投入使用,此举也让“无性别厕所”话题再度受到关注。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沈阳、重庆、青岛、北京等地均出现了无性别厕所。那么,这些厕所长什么样,为何要建此类厕所?(11月10日《中国新闻网》) 无性别公厕是针对时下的性别化厕所而言,可以实行男女共用或者男女混用。厕所无性别化的最大好处,在于解决了资源的使用效率,避免了男厕一方门可罗雀,女厕一方排成长队,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如厕难,特别是女性如厕难的问题。同时,无性别化公厕的使用,也有助于改变个人的观念,从而在兼顾女性群体的同时,实现男女平等与性别尊重。 根据世界厕所组织统计,每人每天上厕所6-8次,一年约2500次,算下来人的一生约有3年时间在厕所里度过。女性如厕时间平均70秒-75秒,男性如厕时间平均30秒-35秒。正是这种特定的性别差异,使得厕所的资源分配很难做到均衡化,“占领厕所”的运动也便成为一种争取权利的行动。 调整男女厕所比例,当然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不过借助于女性公交车的经验来看,特定的弱者照顾,往往会引发公众的公平争议和资源争夺。那么,除了时间成本差异,每个人都有不分性别的公共资源使用权利,才是最合理也最高效的方式。无性别公厕正是各种方案之中,最公平、最合理、最高效的方式,也是共享时代的最佳呈现方式。 公众现在所担心的是,无性别厕所所带来的安全性。同时,也让习惯了男女分设的如厕者感到尴尬。其实,从安全性来说,无性别厕所的高流动和混用,加上人员的不确定性,往往更具安全性。至于所谓的混用下的尴尬,短期内就可以度过适应期。因为时下,每个家用厕所采取的是混用和共享的方式,先来者先用,后为者后用,依次序而使用,并无不适之处。若是社会交往之中,男女之间都有这种像家庭一样的亲情关系,尴尬和不宜就自然不会存在。 其实,厕所的无性别化已成一种国际潮流和趋势。比如NBA 国王队主场球馆就设了23个 “无性别卫生间,美国耶鲁大学网站发表声明说,为尊重变性学生的权利和需求,校园内将启用一批无性别卫生间。国内的重庆市等地方,也尝试了无性别厕所。某种意义讲,无性别厕所的使用和推广,也是促成观念转让变的契机。跨越性别属性和性别身份的界限,实现公平的获得和使用,是无性别化厕所所带来的更大期待。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山视窗
( 粤ICP备12053823号-1 )
|网站地图
GMT+8, 2025-5-4 08:54 , Processed in 0.07464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