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3日的路演活动中,同学们现场展示自己的项目,不少项目获得了评委们的高度认可。 11月3 日上午,2016年中山市红领巾创投主题大赛优胜项目路演活动在朗晴小学举行。10个入围优胜项目登台展演,展示我市小学生的公益创投视野。多个项目团队将创投议题聚焦于本土文化继承弘扬、学生品德礼仪及实践能力提升之上。 本次活动由团市委、市教体局、市少工委组织开展,活动于今年8月开始,面向全市各级少先队组织征集了150余个红领巾创投项目。经过前期专家评审团的甄别,最终选出10个优胜项目参加最终路演 活动当日,10个路演团队按照抽签顺序先后出场。不同团队的关怀层面各有不同,有的抓住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历史契机,开展历史文化教育;有的通过游览引导学生热爱弘扬本土家乡文化;有的教育孩子谨守日常礼仪。不同展演项目采用不同形式,一些项目情景内容结合,让观众看得饶有兴味。最终,开发区第五小学少先大队、三角镇“露一宿”户外修身齐动手两项目凭借出色的现场展示能力,夺得本次活动的一等奖。 创投路演展现东乡本土文化 “一个巴掌,打不响。你帮我呢我帮你,团结友爱亲又亲,团结友爱亲又亲!”11月3日,悠扬童声在朗晴小学展演厅内唱起一番东乡本土风情。开发区第五小学少先队大队借歌献礼,向满座听众展示他们的红领巾创投项目的趣味意义。该校少先队大队在语文老师叶斐带领下,为项目取名《与传统同行,享东乡浓情》,将该校日常的东乡文化学习,浓缩到创投展演之中。 为了让创投展演的形式新颖好看,开发区第五小学的同学们没有像其他团队一样,开场先来一段四平八稳的项目介绍。相反,他们搬来座椅道具,在观众面前“复刻”了学生从不了解到热爱东乡文化的生活场景,并将本次创投活动的意义、实施步骤融入到这场舞台剧的剧情当中。东乡民歌从最初被嘲笑的老土娱乐,到最后成了青少年共同唱和、热爱的本土文化。那一曲悠扬悦耳的《团结友爱亲又亲》,就是孩子对东乡本土热爱的明证。 在最开始,叶斐就打定主意,将该校长期进行的东乡文化普及教育作为红领巾创投的主要内容。“作为东乡文化传承基地,我校一直有意识在校内推广东乡文化,通过音乐课、社会实践等形式实现。我们把这些日常的教学形式做好介绍,就是既真实又切题的红领巾创投项目。”在叶斐看来,创投活动是带动小学生了解家乡文化的契机,但舞台上只展演了东乡文化魅力的一小部分,创投以后还需在实践中增加同学们的家乡认知。“我们已经联系了部分幼儿园,将他们的东乡舞龙舞狮文化承接到小学校园里,让同学们更全面了解东乡文化。” 锻炼动手能力项目被点赞 在本次红领巾创投大赛中,不少项目团队都采用弘扬、传承传统文化的思路。而三角镇少工委的项目则另辟蹊径,以锻炼动手能力为创投项目的目标,同样得到评委们一致“点赞”。 罗马炮架、瞭 望台、野外帐篷……或是模型,或是实物,都在三角镇少工委团队的展示行列当中。这些实在的手艺品,见证了三角小学生们的锻炼成绩,也引得在场孩子积极观摩。在团队指导老师周琼珠的项目讲解过程中,两名学生在台前搭起帐篷,使得该项创投项目的效果尤为直观。 专家:“第二课堂”搞创投需提升学生参与程度 红领巾创投大赛为少先队员、小学生进入公益创投领域提供了平台,但小学生仍需结合自身实际,选准力所能及的公益方向。对于10个优胜项目的路演展示,与会评委专家发表了不同的改善建议。团市委学校部部长罗必立赞扬了10个优胜项目的路演,认为其涵盖范围广泛,也结合了小学生的实际成长需求,在实现成长方面起到了公益效应。其中,如开发区第五小学的东乡文化项目、三角镇“露一宿”野外技能项目呈现突出的现场气氛,能让观众体会其项目的内在魅力,可感性很强。 然而,不少项目虽然表现突出,但仍有不少需要改进的细节。“我们在做红领巾创投时,必须抓住关键词。必须要认识到,这是一场由小学生发起、参与的创投活动,但部分项目,学生的参与感相对较弱,教师在项目中的主导作用还是过于明显。” 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陈凯筠也提及学生在创投活动中的主题位置。在陈凯筠看来,部分项目的学生上台有明显的紧张感,原因在于学生被引导到了“背稿”展示的路子上,忽略了自己对活动本身的理解和消化。相关新闻 亲子义工从小培养“小雷锋”使小孩子学会做公益除了热心还需要专业 商报讯(记者徐钧钻)记者近日从团市委获悉,由市少工委和中山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中山市义务工作者联合会)共同发起的中山市红领巾亲子义工联盟,日前举行了第二次交流互动会。家长与孩子结对,在学校的组织策划下开展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这一模式让不少小学生小小年纪就接触公益。雍景园小学亲子义工队负责人刘志博老师认为,除了让孩子从小种下一颗向善的种子,学到做公益的技巧和组织活动的能力也是该义工队的亮点之一。 刘志博告诉记者,以雍景园小学为例,该校的8成学生加入了亲子义工队。自2005年成立以来,该校在不断摸索中,多个品牌活动形成了有效的内循环圈。如每个周五在学校举行的爱心回收日,由一到两个班级的亲子队伍作为回收工作人员,回收整理全校的废旧用品,每周产生100多元的收入,解决了每月两次到敬老院探访的资金问题;同时,每年的暑期山区探访活动,也是通过六一校园大型义卖活动筹资。 刘志博谈到,这样的方式从小启发了孩子的善心,遇到困难也会开动脑筋,想想除了捐钱如何链接更多的资源。不久前,就有一名孩子得悉小区保安的女儿得了心脏病需要手术,于是与家长老师商量,能否运用自己唱歌的特长,举办一场爱心音乐会。她的提议得到班上亲子义工队的支持,一场爱心晚会如期举行,为该求助对象解决了燃眉之急。 让学校更为感动的是,不少亲子义工队的孩子已经毕业离开雍景园小学,但家长的心还在雍景园小学,他们一如既往继续参加雍景园小学亲子义工队的日常活动。如一名叫郭惠安的家长,如今孩子已经读高中了,之前他一直是学校篮球义工队的教练。尽管小孩离开了学校,但郭惠安每周六都回到学校,继续为孩子们义务当教练。 市青志协(市义工联)副秘书长郑雪绮告诉记者,除了雍景园小学的亲子义工队,在这11年里,24个镇区相继成立各具特色的亲子义工服务队,但质量难免参差不齐。今年5月,中山市红领巾亲子义工联盟成立,就是为了让亲子义工队伍增进交流合作。一些好的公益模式可以复制,一些公益资源可以通过联盟进行共享。市青志协 (市义工联)也把专业义工的课程带到亲子义工队,让孩子从小享受从事志愿服务的乐趣。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山视窗
( 粤ICP备12053823号-1 )
|网站地图
GMT+8, 2025-5-3 13:41 , Processed in 0.06890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