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在蓬江区堤东公共服务中心办事。 去年9月15日,全市首个镇(街)“邑门式”公共服务中心——蓬江区环市街“邑门式”公共服务中心揭牌试运行,,拉开了我市全面深化推广“邑门式”改革的序幕。一年多后的今天,我市按“1+7+74+1324”模式,已完成了“邑门式”服务大厅建设,并在全国率先建成地级市四级服务体系全市统一的“邑门式”公共服务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全市通办、一窗多能。 从试点走向铺开,“邑门式”通过实体大厅建设、事项标准化梳理、系统建设同步实施,利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抢占“大数据”发展新动能、深化“放管服”三管齐下,实现了“邑规划、邑名称、邑标准、邑系统、邑通办”的统一,创出“五邑”特色。 【邑规划】 实现四级全覆盖 市一级重在统筹、监管与协调,市(区)一级和重点产业园区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镇(街)是社会治理的主平台,村(社区)是社会公共服务的末梢与终端。2015年10月,我市出台《关于在全市推广“邑门式”行政服务改革的工作意见》;推广和深化“邑门式”服务被列入《2016年政府工作责任落实清单任务》和各市(区)“一把手”工程。 截至今年9月底,我市在1个市级引领7个市(区)级法人“邑门式”行政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再建成覆盖全市的74个镇(街)的自然人“邑门式”公共服务中心。同时,通过“邑门式”系统和“侨都之窗”自助服务终端,将“1+7+74”服务延伸至全市1324个村(社区)公共服务站,“邑门式”服务体系投入运行,并形成一体化、标准化的管理和考核体系。 【邑名称】 统一标识名称提高辨识度 目前,全市各镇(街)“邑门式”中心名称统一规范为“江门市某镇(街道)公共服务中心”,户外门楣招牌安装统一的VI形象标志,并将VI设计应用到服务大厅内部设施。同时,各公共服务中心办事大厅还按照政务公开要求与原则,安排显著位置摆放该大厅各服务窗口办事指南,公示服务内容、办事流程、人员信息、咨询投诉电话。 走进服务中心,可以能看见各服务窗口每个席位前所公示进驻部门、服务范围和工作人员身份信息等,服务中心还安装了排队叫号、服务评价及打印机等信息化设施设备。通过固定、统一的标识和布局,74个镇(街)“邑门式”服务中心标识明显、辨识度高,快速提高了市民对“邑门式”的认识,促进“邑门式”政务服务改革在全市的推广。 【邑标准】 首批纳入302个事项 “一门集中”、“一窗多能”,也就是把多个部门的服务事项往“邑门式”公共服务中心这一个“门”集中。2016年9月,我市确定了第一批纳入“邑门式”共16个部门的302个事项。“邑门式”服务中心投入服务后,各职能部门不再单独设立业务服务窗口。 目前,各镇(街)“邑门式”公共服务中心根据居民办理业务热点设置了多个综合窗口,以及结合本地文化与产业特色实际,开设国地税服务专窗、农产品服务专窗、渔民服务专窗等“特色窗口”,使行政服务更具人性化和文化内涵。 在完善第一批进驻“邑门式”的全市统一的302个服务事项目录的基础上,我市还形成了全市统一规范的办事指南和业务手册,逐步实现整个五邑地区“无差别审批”和“受审分离”,加强了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切实把部门的审批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减少行政审批过程中的主观性、随意性和差异性。 【邑系统】 法人“邑门式”首创“九证合一” 我市“邑门式”公共服务管理平台系统,是依托网上办事大厅通过对全市公共服务事项的各种基础数据实行统一的标准化配置,统一全市公共服务的互联网入口,推动审批部门使用全市通用的“邑门式”系统。 通过这一系统,可以进行事项网上申报,对申请资料进行留存,无需重复提供资料。“一个界面”受理、审批、办结,处理信息、责任人及办理结果全过程留痕,实现一窗能办多件事。特有的单点登录模式,减少工作人员多次重复登录业务系统,提高工作效率。 今年8月15日,法人“邑门式”“九证合一”系统在全国率先上线运行,并于9月起覆盖三区四市,通过“一窗受理、内部流转、同步审核、信息互认、多证合一”的模式,我市“九证合一”实现全国首创。l 此外,“侨都之窗”是依托网上办事大厅和“邑门式”系统相结合,集行政审批事项办理、行政自助服务和社会服务事项办理于一体的政务ATM机。上半年已投入使用250台“侨都之窗”自助终端,下半年开发二期项目,并向村(社区)铺设延伸。市民凭居民身份证或社保卡即可在终端机自助办理业务。目前,社保、医保、税务、交通罚款等第一批20多项便民业务已上线服务,第二批便民服务事项将于年底前上线服务。 【邑通办】 “邑门式”服务向村(社区)延伸 记者了解到,依靠“邑门式”平台,我市首批包括最低生活保障申请、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换(补)领居民身份证等68个事项,已接受市民在三区四市辖区范围内实现异地申请,就近办理,不受户籍限制,全城通办,在不同的镇(街)“邑门式”公共服务中心均可得到一致的服务体验。 各镇(街)“邑门式”公共服务中心还设置了公安专窗,101项公安业务受理下放到镇(街)一级,其中43项业务实现全城通办,走在全国前列。下一步,我市还将逐步把服务事项延伸至村(社区)办理,实现“邑门式”服务村(社区)全覆盖。 同时,我市还将推动面向企业法人的“邑门式”服务,在市和重点工业园区建成更多法人“邑门式”服务中心,进一步方便企业办事;全力完善推广“侨都之窗”自助服务平台,拓宽自助服务终端覆盖面,再创“邑门式”服务实效,为百姓提供“更便利、更贴心、更高效、更公平”的政务服务。 (江门日报记者/唐达 通讯员/李惠敏)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山视窗
( 粤ICP备12053823号-1 )
|网站地图
GMT+8, 2025-5-7 13:49 , Processed in 0.06821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