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门新貌。 ![]() 标志建筑—石头楼。 ![]() 旧运动场。 ![]() 1991届学生聚会留影。 ![]() 校园旧貌。 ![]() 将于明年投入使用的新教学楼(效果图)。 斗转星移,花开花谢;春去秋来,日升日落。33年的时光,弹指一挥;33年的历程,波澜壮阔。寒来暑往,带走了一万多个日日夜夜,却带不走,那刻在骨髓的记忆与几代麻中人共同拼搏所留下的辉煌篇章。 1983年,麻园中学在阳光中开始了生命的征程,作为江海区外海街道的一所初级中学,从最初单纯为了能让外海学子接受初中教育,到如今让无数学子圆梦高中,甚至为江海区培养出该区的顶尖学子,麻园中学的每一个脚印都走得异常踏实。 33年,相对于江海区众多学校来说,麻园中学称得上是一位年轻的后辈,但在这33年的征程中,该校所留下的成就与印记足够饱满。近日,笔者来到麻园中学,见证了解这所年轻学校的过去和现在。 A 从小到大,学校环境逐步改善 麻园中学创建于1983年,是江海区外海街道一所公办初级中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白水带风景区南麓。如今校园占地面积15832平方米,建筑面积3867平方米,运动场面积7625平方米,学校教学辅助用房2371平方米,是一所标准的现代化校园。然而,该校办学初期的却历尽艰辛。 笔者了解到,上世纪70年代后期,很多学校开始恢复办学和兴建校园,尤其是初中,然而,当时的外海却迟迟没有迎来一所初级中学,众多本土学子的初中就读问题成为了难题,他们只能在各个村里的二年制“戴帽子中学”就读。1983年,在社会各界的重视下,麻园中学正式设立,解决了外海学子的燃眉之急,他们终于能在家门口上三年制的初中了,然而设立初期的麻园中学办学条件非常简陋,是当时的广东省农村薄弱学校。 退休老师林光裕称得上是麻园中学的元老之一。1983年,29岁的他调任麻园中学任教,回忆往昔,他笑称:“当时麻园中学的校舍几乎就是按最简陋的标准来兴建的,整个工程造价一共是9000元,校舍共两层,面积为500平方米,如此小的校舍还要容纳三个年级,6个班。” 林光裕还表示:“当时麻园中学还是属郊区教育局管辖,而郊区教育局拨给学校的教育经费相当有限,在各级部门的支持下,学校才能得以正常运作,同时,我记得当时还允许校办企业的存在,就是让企业或工厂在学校内经营或以学校的名义在校外经营,旨在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让学校筹集到更多的教育经费,那是一段带有时代色彩,非常特别的办学时光。”直到1994年8月,江海区教育局正式成立,江海教育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有了极大的改善。 “江海区教育局正式成立,接管麻园中学后,对于学校的拨款力度逐渐加大,学校的设施、设备逐步更新换代,学校环境大大改善,到了后来,一栋700平方米和一栋1000平方米的新教学楼拔地而起,现在我虽然退休了,但听说第三栋教学楼明年也能开始启用了,我感到很开心。”林光裕如是说。 B 坚持“人人成才,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 提到麻园中学,就不得不提该校坚持“人人成才,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据了解,“人人成才”着重强调“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是才”的人才观,强调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每个学生都是才,只要方法对路,训练到位,每个学生都能成才,都能成为成功者,这是教育的本义和真谛。 麻园中学原总务主任黄杰同样是该校的开校元老,他告诉笔者,上世纪90年代初期,该校正式归江海区教育局管辖后,教育局方面指出每所学校需明确办学目标以及办学理念,因此该校就推出了明确的办学理念。 那“人人成才”的办学理念又是怎样形成的呢?黄杰告诉笔者:“我从麻园中学建校时就在那任教了,直到在该校退休,因此对于办学理念的由来还是比较了解。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之前,学校的办学条件相当艰苦,全校所有教职工都很朴素,也没有什么教学理念可言,就是为了全力解决当地农村学子上初中的问题,让他们有书可读。” “当时的教学分工没有如今完善,为了完成招生任务,教师、主任乃至校长在招生季经常都要挨家挨户地拜访各个家庭,希望他们能把孩子送到学校上学,不要放弃学业,苦口婆心地告诉他们,要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黄杰回忆道。 “由于当时我们的学校规模很小,因此领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就像一个大家庭,学生之间好像兄弟姐妹,我们就像他们的父母,当时很多学生的家庭条件并不富裕,他们当中很多人学习基础非常薄弱,学习热情不高,而且教学设备也很落后。当时,我们学校经常要到其他学校接收二手教学工具来教育学生,因此,对于我们来说,教育有一定的难度。”回忆当初,黄杰很感慨。 “尽管条件艰苦,但在那个淳朴的年代,我们所有人迫切希望能用尽全力让孩子们获得知识,希望他们能用知识来改变自己命运,改变他们家庭的命运,从而成长、成才,‘人人成才’的办学理念就是在这样的条件提炼出来的。”黄杰说。 老校长忆当年 陈绍彬:有幸见证麻园中学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1995年,陈绍彬调任麻园中学任校长一职,直到2007年调任到外海中学,现已退休。他坦言,在他任职的12年,亲眼见证了麻园中学的全面升级,脱胎换骨。 陈绍彬介绍:“1994年以前,麻园中学的办学设施非常差,办学规模也很小,每个年级只有两个班,办学成效也不尽人意,升学率一直上不去,周边的居民对于我们学校也不太认可,很多居民的孩子到了上初中的年龄,他们都会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其他更好的初中上学,因此办学规模一直上不去,学生生源也难以提高。” 陈绍彬透露,大约到了1994年,麻园中学正式由江海区教育局接管后,开始迈入规范化进程,1995年,他就调到该校任校长。 “江门是全国知名的侨乡,而麻园中学当时则是广东省农村薄弱学校,这显然与侨乡的身份不符,因此,江海区教育分管后不久,就与村委会、镇政府达成了共识,下决心要把这所学校办好,因此在1995年,我们迎来了办学规模的升级,每个年级由原来的2个班升级到4个班,不久后又把后山改造成运动场,让学生有了活动的场地,后来又建了图书馆,新教学楼。”陈绍彬说道,为了彻底提高生源质量,1995年起,外海镇政府又联合江海区教育局下了硬性规定,属于麻园地段的小学毕业生,必须升学到麻园中学就读初中。 不仅如此,据了解,麻园中学更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致力让师资力量全面提高。陈绍彬告诉笔者,他任校长不久后,学校就重新引进了一批教师,因为原来的教师都是从小学抽调上来的,学历有限,教学水平也有限,因此招聘新一批教师时,学校明确规定,新进来的老师必须要拥有师范类大专以上学历,招聘时要面试、试讲课,全部通过后才能录取,录取后学校还要求他们必须进修本科学历。 最让陈绍彬欣慰的是,学校的努力没有白费,很快就有了效果。“以往麻园中学的升学成绩都是排在江海区倒数两名之内的,但从1997年起,就迎来了全面提升,年年都保持在全区第二第三的水平,其中有些科目还拿过江海区第一,对此,我感到非常欣慰。”陈绍彬说道。 “我在麻园中学任职的12年,是麻园中学迈入规范化进程、高速发展、脱胎换骨的12年,能见证这一切,是我毕生的荣幸。”陈绍彬表示。 现任校长谈未来 范修佳:努力打造“和谐校园” “人人成才,和谐发展”是麻园中学20年来始终坚持的办学理念,对此,范修佳表示,在他任校长期间,这一理念将会始终坚持,而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就是:“让所有的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人才,为充满竞争的二十一世纪培养合格公民。” 范修佳表示,把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办学特色相结合并得以体现是他一直以来工作计划的重中之重。他表示,目前,麻园中学落实了树立“人人成才,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努力打造“和谐校园”,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校园环境和谐。现在麻园中学校园环境幽雅,绿树成荫,具有良好的文化氛围,我们努力做到每一块墙壁都育人,每一条标语都陶冶人;创设“历史长廊”、“德育故事”、“学科广角”等七八个宣传栏栏目,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 二是人际关系和谐。处理好师生关系,公正、公平地对待学生,尊重、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三是教育教学的和谐。在师生交往、课堂教学、各类活动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四是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开展分层教学实验,实施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真心希望他们能人人成才。 为了更好地传承校史文化,体现办学理念,麻园中学还着力创建“书画特色学校”。他们认为“写字、绘画”不仅是一种基本技能,而且,认真写字、绘画的过程就是接受传统文化熏陶、懂得做人道理、形成良好习惯的过程。 近年来,学校实施了面向全体、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特长的书画特色教育模式,在书画课程实施中坚持做到:全面普及,促进发展。学校艺术节举行“贴出我们的画”、“创作才艺大比拼”、“作品展示会”等主体性系列活动,取得一定成效,在省、市、区各级各类比赛中,屡屡得奖,成为学校个性发展的一张名片。 想真正做到让学生“人人成才”,针对性的个性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对此,范修佳表示,目前麻园中学正着力开展武术特色项目、艺术节、兴趣特长班等校园活动,彰显学生个性发展。以体育、艺术、科技等项目为载体,通过开展各类兴趣班,创设展示学生个性发展平台,以学生发展,促进学校发展。 ★麻园中学发展大事记 1983年,麻园中学开始建校,是江海区外海街道一所公办初级中学 2005年6月,学校被评为江海区一级学校 2007年11月,被评为江门市一级学校 2008年1月获得江门市“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称号 2008年9月获得“文明学校”称号 2009年11月被评为江门市教学水平优秀学校 2009年9月获得江海区红十字会“一元爱心先进单位”称号 2010年12月获得“法制教育管理达标学校”称号 2011年4月获得江海区“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称号 2011年通过了江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绩效评估,被列为“江海区德育达标学校” 2011年和2013年学校女工组被列为江海区、江门市“巾帼文明岗” 2012年被江门市总工会命名为“职工书屋” 2013年被评为江门市法制校园 2014年9月,评为外海街道文明学校 2016年学校在上级和各部门、社会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投资1736万元,兴建一幢六层总面积6787平方米(40个教室)的综合教学楼;200米塑胶跑道运动场,全部项目于2017年春季学期交付使用 ★寄语 麻园中学跟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通过创建教育强街、强区等活动,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不断改善办学水平,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稳步提高,以分层教学为主及书画艺术的办学特色也逐步彰显。现在,麻园中学已摇身一变成为了校风良好、学风浓厚、教风清正的现代化校园,已经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在此祝愿麻园中学在未来的日子里,更上一层楼。 文/吕中言 图/麻园中学提供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山视窗
( 粤ICP备12053823号-1 )
|网站地图
GMT+8, 2025-5-7 13:40 , Processed in 0.09248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