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蔚宁报道:昨天我市举行孕产期保健管理工作部署会及基层早孕建卡培训班,记者获悉,9月27日起,全市孕期医学保健首次建卡只能由孕妇现居住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镇卫生院负责,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不再提供首次建卡服务。 据悉,全面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早孕建卡,一方面是为了缓解我市各大医院产科的压力,另一方面可实现孕产妇的社区全程动态管理,最大限度地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早孕建卡,并不等于产检。建卡包括为孕妇登记有关信息,建立《产前保健卡》、《孕产妇系统管理保健手册》,在妇幼保健信息系统中准确录入孕妇个人信息及第1次产前随访信息等内容,以便各相关机构及时开展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 记者了解到,在此前,在哪里建卡可以由孕妇自由选择,大部分人选择了在产检的医院进行建卡,去年在基层助产机构分娩的不到2%,也就是说约98%的孕妇到大医院建卡。而从9月27日开始,孕妇只能在常住地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是镇卫生院进行首次建卡,不能跨区建卡。每个社区有一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建卡,目前全市共有25个。 建卡以后,孕妇可自主选择全市范围内具备产科检查资质的各级医疗机构进行产检。不过,市卫计局局长李力表示,未来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孕产妇健康管理重心将逐步转移,重点将落在“危、急、重”孕产妇的诊治上,实现医疗资源合理配置。 据了解,除了建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镇卫生院还要负责对产妇进行全程跟踪管理最少5次,敦促孕妇按照规范接受孕期检查,并负责补充、完善孕期保健信息。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山视窗
( 粤ICP备12053823号-1 )
|网站地图
GMT+8, 2025-5-4 02:01 , Processed in 0.06960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