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高端光电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在光学变焦、自动对焦、光学防抖、玻璃非球面领域拥有核心技术。今年实现产值可以超过10亿元。 ![]() 明阳公司生产现场。 2015年4月,省委书记胡春华在中山调研时指出,中山发展装备制造业要走“高精尖”的路子,不能一味比大、比重。基于火炬区的实际,在装备制造业发展方面上,火炬区聚焦智能制造装备、卫星应用及物联网装备、风电太阳能光伏和节能环保等新能源装备、光电装备、健康医疗器械、高端通用和专用设备制造六大方向。 “一年多来,火炬区瞄准装备制造业发展新方面,特别在工作母机发展方面取得新突破。”火炬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招鸿告诉告诉记者,按照胡春华书记视察中山市提出的“发展高精尖装备”的指示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 《关于推进新型专业镇发展的若干意见》对火炬区的定位及工作部署,火炬区紧抓“工作母机”,抢占先进装备制造业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赋予了中山“十三五”期间“世界级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区域科技创新研发中心、珠三角宜居精品城市”四大定位。 “世界级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定位,对火炬区来讲意义不一般。”招鸿说,在与世界对话中,一方面火炬区要发挥好现有企业的人才优势,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效率,形成产业规模效益;另一方面要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世界前瞻性的先进技术,集聚一批“高精尖”项目。还要借助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引导企业走出去,参与全球市场竞争。 ■一个百亿级“工作母机”的创新路 火炬区共有“工作母机”类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73家,1-8月实现增加值 39.7 亿元, 比增21.8%,工作母机增加值占全区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的28.4%,占全市母机增加值的66.6%。 走进明阳集团芯片研发实验室,摆在眼前的一张张小小的芯片,代表着高端MOCVD 装备、高端化合物半导体微波芯片、高端空间太阳能电池芯片、高倍聚光太阳能电池芯片等领域最新的科研成果。 4年前,明阳引进以杨翠柏博士为领军的太阳能及高端芯片项目工程研发团队,实施第三代光伏太阳能技术的产业化,构建CPV 砷化镓太阳能电池外延、芯片封装、模组及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随后通过内部投资、孵化,团队在明阳集团旗下成立了一家太阳能及高端芯片公司,研发完成的高转换效率四结芯片将为太阳能产业带来一场全新革命。 作为广东50家装备制造业重点骨干企业之一,也是省内唯一一个产值破百亿的“工作母机”企业,如今的明阳集团虽不是中山市产值最多、利税最高的企业,却是博士生最多、研发投入最大、研发能力最强的企业。截至今年5月份,明阳集团拥有484项专利和授权的79项发明专利,在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中做到了前六,捍卫了中国在世界新能源和高端电气装备制造领域的话语权。 记者了解到,作为全球半直驱风机技术领导者和全生命周期价值管理与创造的提供商,明阳最新推出的战略性拳头产品——MySE(MingyangSuperEnergy)系列风电机组,针对低风速、山地、海上等复杂自然环境特征的风电场研发设计,具有高效率、高可靠性、小体积、低重量、便于运输、吊装安全等特性,同时综合最前端的智能传感测试技术,应用大数据平台及云计算,使机组具备先进的自寻优控制技术,在全风速段始终运行在最佳效率点。 明阳是中山市、火炬区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浪潮的一个缩影。 “工作母机是制造业的基石和摇篮,火炬区也将培育工作母机类企业作为推进新型专业镇建设的重要抓手。”招鸿说。据统计,火炬区共有“工作母机”类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73家,1-8月实现增加值39.7亿元,比增21.8%,工作母机增加值占全区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的28.4%,占全市母机增加值的66.6%。招鸿分析,火炬区工作母机类制造业形成了“三大优势”:一是规模优势。有产值超百亿企业1家(明阳风电),超十亿企业3家(广新海工、通宇、联合光电),亿元以上企业14家。二是特色优势。在电力设备领域,明阳风电是全市唯一一家百亿级的工作母机企业。三是技术优势。拥有一批“专、精、尖”的工作母机企业,中山新诺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球“新一代无掩模光刻技术”的领航者,成功打破外国垄断,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广东汉唐量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皮秒、飞秒光纤激光器研发生产商并经历8年最终研发出国内领先的金属粉末3D 打印机。 ■今年规模以上装备企业数已超100家 今年1-8月,火炬区规模以上装备企业数130家,增加值139.9亿元,比增17.5%,企业数和增加值分别占全市的16.2%和46.8%,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4.6%,比全市平均(32.7%)高出22个百分点。 在火炬区“4+2+2”产业规划中,高端装备制造业是4大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近年来已呈现 “井喷”之势。 数据显示:今年1-8月,火炬区规模以上装备企业数130家,增加值139.9亿元,比增17.5%,企业数和增加值分别占全市的16.2%和46.8%,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4.6%,比全市平均(32.7%)高出22个百分点。 经过多年的产业集聚和产业发展,火炬区装备制造业基础日益雄厚。近年来,火炬区依托中船中山基地、广新海工、广东粤新海工、明阳海上风电等为代表的海洋工程装备龙头企业和以纬创资通、佳能、国碁电子、风凰光学、舜宇光学、联合光电、新诺科技有限公司、新宏业自动化等光电显示、激光装备制造、激光加工为核心的光电产业链,打造了“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工程装备)基地、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制造)基地和(光电产业)基地以及新一代电子与光成像产业集群。 在装备制造业方面中,火炬区将工作母机类制造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该区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优先供应土地、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引进和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核心关键技术、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工作母机骨干企业。持续挖掘区内工作母机类企业潜力,扶持新诺科技、港科半导体装备制造、联合光电等占地少、技术含量高的装备制造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加快推进中铁南方工程装备制造基地、中机建重型装备制造基地、明阳风电基地、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火炬区—板芙智能制造园等一批工作母机产业发展载体,加快鸿利达、立信、科瑞、粤新二期等重点项目落地建设。到2020年,实现工作母机类制造业产值1000亿元。 ■创新驱动装备制造业走向“高端” 火炬区将继续通过海内外高端平台,围绕现有产业对先进装备和智能装备的需求,聚焦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装备、光机电一体化装备、无人机、医疗器械五大细分领域。 在火炬区“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趋势,打造千亿级装备产业集群。紧密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等重大国家战略,以提质增效为核心,以八大国家级产业基地为依托,推动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推进产业高端、高质发展,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高地。 招鸿介绍,火炬区正从建设高起点平台,在“起跑”线加速;实施自主创新,在“弯道”上超越;加快企业培育,在“快道”上加力等三个方面的工作,精心谋划,规模化建设装备产业集群。 其中,在建设高起点平台,在“起跑”线加速方面,该区一方面着重建设高端招商平台。该区已逐步搭建全球招商网络,在国内建立与深圳贸促委、中关村企业家协会、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等招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国外积极筹备中瑞产业园招商及美加招商活动,突出招引产业链龙头项目,发挥龙头项目的集聚带动效应,大力提升产业发展层次。2015年引进了港科半导体科技、恒鑫智能装备、迈雷特、晓兰等高精尖装备项目59个,总投资113.5亿元。今年上半年,又引进18个高精尖装备项目,投资总额达18.63亿元,预计产值29.96亿元,税收2亿元。我们将继续依赖海内外高端平台,围绕现有产业对先进装备和智能装备的需求,聚焦发展光机电一体化装备、无人机、医疗器械五大细分领域。到2020年,实现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1600亿元。 谈起火炬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火炬区党工委副书记林细权总结了“三有”。即,有基础、有发展、有前景。“经过多年发展,火炬区装备制造业有了很强的发展基础,在‘高精尖’发展方面,培育了一批本土先进装备制造企业,这批‘瞪羚型’企业,占地少、产出大、税收高、潜力大。同时,火炬区已形成从孵化到培育、引进、扶持、科技、金融等全方位的产业发展体系,形成了真正的产业集群。”林细权说。 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1+7”中重要的一员,火炬区紧紧抓住创新驱动发展的“牛鼻子”,通过实施自主创新,在“弯道”上超越。 该区发挥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等领域基础雄厚、供应链完备的优势,着重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孵化平台,鼓励龙头企业建设专业孵化器和加速器,支持先进装备公共技术与产业服务平台建设。目前该区孵化平台14个,其中,市工业技术研究中心、中关村e谷等一批孵化器专注于先进制造、智能制造、物联网产业方向的科技服务和创新创业孵化。该区将加快推进电子科技大学(中山)产业技术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中山)智能制造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快速制造应用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在智能装备等产业领域推进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加快推进英德尔智能车载设备孵化器等装备制造业专业孵化载体建设。 政策扶持方面,该区在原有加快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政策的基础上,今年又修订《中山火炬开发区扶持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倾向支持装备制造业企业产业革新、技术改造,鼓励总部经济发展,扶持工作母机企业;修订和出台一系列科技类文件,支持一批重大重点产业化项目,培育装备制造业产业核心技术,营造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环境。今后将在政策上加强引导作用,引进和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核心关键技术、有市场前景的骨干企业,加大专项扶持力度,根据不同类型企业的实际需求,在扶持节点和扶持方式上增强灵活性,促进企业加快投资和加大创新力度,做到导向明晰、措施全面、力度加大。 在完善智能装备专项金融支撑方面,该区的通宇通讯在中小板成功上市,成功融资6.16亿元,爱科科技在新三板挂牌,乐芯科技、联合光电等一批装备企业申报创业板获得受理,目前该区累计有各类上市挂牌企业29家,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84亿元。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山视窗
( 粤ICP备12053823号-1 )
|网站地图
GMT+8, 2025-5-2 13:07 , Processed in 0.07300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