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的佳佳,就读中山市技师学院幼儿教育专业。10月5日晚离家出走,至今未归。起因是10月4日,佳佳爸爸跟踪其是否去了培训机构练琴,被佳佳发现,赌气对爸爸说不想读书了。5日,两人沟通不成,爸爸恼火中扇了佳佳两巴掌,又重复说“你不读书,就滚出去”。(10月13日《中山商报》) 佳佳的出走,牵动了各方的心。我认为,需要综合审视几个细节,方能更接近这起女孩负气出走事件的更深刻缘由,也才能有助于此类问题的防范和解决。 报道说,这次打骂,是当事爸爸对女儿“懂事以来”第一次动粗,是否可以理解为,平时对女儿教育上存在过于顺从和温柔,存在失之于宽之处?这个女孩,并非生长在独生子女家庭,她还有哥哥。按通常逻辑说,应该在心理上更有比独生子女耐受挫折的能力,然而事实上恰恰相反。女孩负气出走,多日未归,至少表明在家庭教育这个环节,对孩子学习智商以外的包括耐挫能力在内的情商教育存在一定不足。报道还说,这位女孩成绩不错,恐怕长期以来,家长更多将注意力放在了督促女儿的书本学习和特长培养上了。这位爸爸选择跟踪这种方式来确认女儿是否去练钢琴,可见家长对女儿特长学习之重视到了何种程度。 本来,16岁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发展正在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完全成熟。由于心理发展未完全成熟,决定了其心理发展的消极特点。他们心理起伏比较大、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做事情欠考虑。心态浮躁,情绪不稳,难耐寂寞,遇到困难、挫折就怨天尤人,垂头丧气,牢骚满腹,悲观失望,甚至轻生。倘若此前没有在包括耐挫能力在内的家庭教育中有意识地加强这一点,反而以单纯书本学习和特长学习作为重点,一旦到青春期,遇上较大刺激性事件发生,比如报道中的这起事件,就会引发强烈的冲突和反弹。 因此,这起出走事件,首先家长要反思。同时更希望,出走的女孩佳佳能够捐弃对家长“前嫌”,赶快回归家庭。不要忘了,你学的是幼教专业,若此不归,将来如何教育那些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呢?你的心理和素养,不仅应该对得起家长,更应该对得起这个专业。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山视窗
( 粤ICP备12053823号-1 )
|网站地图
GMT+8, 2025-5-1 06:28 , Processed in 0.06958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