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圭峰龙泉潮人径开通以来,从这条线路爬山的人多了,但是因为沿途没有公厕,路上的一处水电站就变成了“公厕”,奇臭无比。一名“驴友”的妈妈王大姐得知后,主动前往把水电站打扫干净。在强烈谴责不文明行为的同时,笔者要为王大姐点赞!王大姐只是听说水电站变成了“公厕”,就带上工具来做清洁了,她的行为和随意“方便”的人群形成鲜明对比。 水电站变“公厕”,一来是因为“迫不得已”,龙泉潮人径沿途没有公厕,“人有三急”,一时忍不住就把水电站当“公厕”进行“方便”;二是因为“私心”作怪,反正这里不是自己家,方便一下就“走人”,有什么所谓,说白点就是缺乏公德心。如果是第一种原因,只要政府及社会各界在沿途修建“公厕”就可以解决,解决起来不难;第二种原因解决起来就有点困难,因为涉及公民道德修养,也即培养公德的问题,是“内化于心”的问题。因为如何就算修好公厕,如果游客缺乏公德心,一时“人有三急”,说不定会贪方便不在公厕“方便”而是选择就近“方便”。 其实如果将心比心,问题可能就容易解决了。试想一下,如果大家都把水电站当“公厕”,随意在水电站“方便”,后果自然是奇臭无比,再如果每个人都很自私,没有人像王大姐那样情操高尚义务打扫的话,必然会一直臭下去,这时损害的其实是大家的公共利益——游山玩水的乐趣。“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大家都自私自利,不愿为集体着想,只想着自己的话,到头来只会大家都无水喝。其实大家只要冷静思考,就会对自己的行为收敛,更为自我克制,因为谁也不想在臭气熏天的环境下游山玩水。 所谓“公德”就是指存在于社会群体中间的道德,是生活于社会中的人们,为了我们群体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公德”其实我们在这个社会的利益“最大公约数”,有它的话我们的生活才能更便利和更幸福。公德在一定程度上貌似是对游客的自由的约束,但其实如果无公德的话,游客们的利益其实是得不到保障的。有公德才能更好地游玩,有公德大家才能共赢,才能共同享受美景尽情游玩,为此,笔者在此呼吁,游玩时别忘了要带上“公德”。 苏健庭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山视窗
( 粤ICP备12053823号-1 )
|网站地图
GMT+8, 2025-5-3 02:23 , Processed in 0.07402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