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视窗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中山视窗 首页 中山资讯 本地新闻 查看内容

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提升中山高质量小康

2020-12-20 19:37| 发布者: kenny| 查看: 201| 评论: 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然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战略全局出发,高度重视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东“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提升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这是对新时代广东工作的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遵循。中山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示范典型,剖析中山在“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不仅是逻辑的必然,而且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树立高质量发展的“中山样本”迫切的需要。

一、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山探索与成效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共产党就确定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多年来,中山市秉承“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进行了不懈探索,形成三个方面做法:

一是在探索“两个文明”一起抓过程中铆定“协调”不放松。中山市在确保“两手抓”基础上,更致力于在“硬”上面做文章。中山的理解,这个“硬”是两者之间相互适应基础上的“硬”,即“硬”在具体的“协调”上。一方面表现在性质或质量上要互相适应对方的要求,即物质文明建设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的,目的是为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必然要求精神文明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另一方面,“两个文明”的建设在数量、规模上也要互相适应对方的发展要求。从局部来看,“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侧重,但从总体和过程上看则形成了协调发展的长链。

二是在探索“两个文明”协调发展过程中靶向解决各自内部要素的“协调”。中山市在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中着力于解决有机协调的问题,这就必然延伸到探索“两个文明”各自内部要素的协调问题。从物质文明内部来看,各要素必须以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要义,实现人与自然互相协调。从精神文明内部来看,各要素必须以保证以人自我身心的和谐发展为要义,实现人与自我“主观与客观的协调发展”。

三是以党的坚强领导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建设物质文明关键在党,建设精神文明关键也在党。要使两个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防止和克服一手硬、一手软,关键在各级领导。中山市为此围绕两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为了领导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致力于选拔、造就一支与任务要求相适应的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干部队伍;二是建立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其中包括决策规划、调控管理、保障约束等三方面的运行机制。通过运行机制与民主法制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使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真正实现全市范围内的两个文明建设良性互动的局面。

中山市秉持以上做法,通过建设经济强市、和谐中山、宜居城市、法治社会、文化名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等发展战略的实施,特别是2011年开始的全民修身行动后,一系列以“全民”打头的社会治理行动,连续多年保持广东省前列的经济总量的同时,把中山建设成为了一座“适宜创新、适宜创业、适宜居住”的社会和谐、经济兴旺、环境优美、民生幸福的现代化城市。6次获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4次捧回“长安杯”。其突出成就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物质文明建设稳健发展。在2018年,中山就实现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0万元大关,地均生产总值每亩约12万元,均处全省前列。经济结构更加趋好,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至44.6%,重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至41.6%,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至61.3%。全市已实现医疗、社会保障城乡全覆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1.45∶1,为全省最小。中山还创建为广东省第一个全国生态市,城市建在花园中,花园建在城市里,把中山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带进了健康、环保、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是精神文明建设深入人心。中山市始终坚持把财政投入、公共资源、工作力量重点向民生领域倾斜,新增财力60%以上均用于民生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文化名城,实施孙中山文化工程等“八大文化工程”。重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中山咸水歌等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山市全部镇区都建成了广东省的“教育强镇”,全部文化站达到省特级标准。坚持以“全民”为主体、以“修身”为根基、以“行动”为支点,采取群众易于认知接受的方式和理念,促进“以德立市、以文强市、依法治市”。

三是党的领导保障有力。中共中山市委及各镇区党委从战略规划的设计、资金投入的比重和领导力量的配备等各个方面,总体上都能够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放到了同等重要的议事日程。把城市文明创建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并列入中长期发展规划,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阶段和各项具体工作当中。在具体工作中能够注重在文明创建中充分调动广大市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投资环境创新,努力消除阻碍发展的消极因素。不断扩大市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建立起了领导负责、部门齐抓、社会参与、检查考核、常态化管理的工作机制,让市民真正成为协调推动“两个文明”建设的主体。连续多年名列全省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中山建设“两个文明”的工作机制,先后成为全省、全国推广的典型。

二、面向中山高质量小康,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路径与方法

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更是落实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环境等协调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在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当前,中山两个文明建设发展面临一些机遇与挑战,迈入“十四五”发展新阶段,中山必须正视问题差距,扛起历史责任,把“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抓牢抓实抓到底。可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

一是体制层面:坚定理论自信,凝聚强大力量。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全社会不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从而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凝聚起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培育制度化建设。践行群众路线,关心群众生活,多谋利民惠民之实。

二是社会层面: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会、真用。党员领导干部,做好模范带头作用,补足自身理想信念之“钙”,加强自身修养,做一名合格党员。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情感认同和实践认同,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弘扬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道德主旋律,用先进文化引导人、鼓舞人、激励人,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提倡,更要付诸于行动,特别是要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形成“做文明人、办文明事”的良好风尚。

三是个人层面:要加强学习,在不断自省,反复锤炼,反复实践,在不断的磨练中提升自身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把自身精神文明素质得以提高,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提升。要学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做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不盲目攀比,不盲目跟风。做到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

中山市在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中,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的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强市建设,守护好精神家园,丰富人民精神生活,交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份好的答卷。

一是致力于培养时代新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隶属于“五个文明”体系,五个文明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其发展的目标服从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这就要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宣传好新时代改革者、创新者、建设者的典范,传承“杀出一条血路”的气魄胆略和“敢为天下先”的革命精神,为改革开放再出发凝心聚魂、指引方向。

二是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的质量和效益,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创新驱动发展,促进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产业融合,不断催生文化产业新业态,提升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水平。大力提高文化创意能力,强化文化创新创造意识,营造宽容博大的氛围,形成充分挖掘创造潜能的机制,激发文化创新创造主体的积极性,打造文化创新创造核心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着眼弘扬时代主题,大力推动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创作、生产和传播,提高供给质量体系,破除文化产品服务无效供给,打造一批具有中山本地风格、中国风骨、世界风尚的精品力作。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施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工程,推动香山文化传承创新,突出创造特色和地域特色,探索建立传统文化资源向文化创意转化的有效机制。

三是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机制。从改革考评机制入手,建立“双绩共评,指标一体”的考评标准,使“两个文明”的成绩共同成为考核各项工作和各级干部的一体化标准。围绕着“激发文化创新活力”,必须加快文化企事业单位建设步伐,大力扶持本土文化,探索文化金融新模式,打造骨干文化企业,深化建设文化科技示范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培育优势文化产业集群和重塑新型主流媒体集团。加强文化立法和政策制度创新,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不断丰富版权内涵,加强数字内容版权保护,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加快补齐文化事业短板,构建标准化、均等化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山公共文化云”,创新实施文化惠民重点工程,促进文化服务社会化、市场化,推动文化投入机制、文化服务购买机制、多元化文化服务主体格局的社会化转型,着力解决好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四是积极推动本地文化走出去。要有国际视野,大力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的对外文化交流,加快打造国际传媒方阵,着力拓展对外交流的新渠道、新载体,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广东故事、中山故事,特别是要讲好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近代以来中山在各行各业涌现出的一代代名人的故事。建立完善文化合作机制,深化交流平台建设,增强文化交流活动的专题性、影响力,在交流互鉴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自由贸易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始发地之一等重要区位和对外贸易发达、文化交流紧密的优势,推动文化产业跨地域、跨领域、跨行业互动互通,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进一步完善文化出口体系。坚持创新对外文化交流的体制机制,突出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走出去的主题,不断夯实对外文化交流合作的基石。

五是完善“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除增加人力、精力投入外,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增加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有力的物资保障。在经费投入上要“专项保证、总量递增”。要建立、健全精神文明建设经费专项拨款制度,对精神文明的投入要逐年增加。要着力于改革和调整现有的运行机制,选择和确立起一种新的符合“两个文明”协调发展规律与要求、能够有效保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

总之,中山市必须始终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为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目标,要更加强调文化的引领支撑和涵养滋润,更加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更好满足全市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作者系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中山市香山智库研究院特邀研究员)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山视窗 ( 粤ICP备12053823号-1|网站地图

GMT+8, 2024-5-8 18:53 , Processed in 0.07314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