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加深创新链的“深”度、拔高产业链的“高”度、增强供应链的“韧”度,制造业“重振虎威”才会有辉煌的未来。 人是创新的主体,人才的活跃度决定了创新链的深度。在培育“最强大脑”的同时,还要兼顾“最强装备”的配备。要紧扣各个产业环节的创新,沿着产业链创新。 要着力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扩大中高端有效供给能力,实现产业链的高附加值。 要聚焦供应链“韧度”做文章,全面强化供应链的多元、互联和灵活属性。 增强供应“进”“出”多样性。积极拓展多元市场,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贸易合作,大力拓展新兴替代市场。 增强供应服务的互联性。中山要进一步发挥优势,推动实现更大范围的工业互联,打造成全国有影响的工业互联网应用大市。 增强供应调节的灵活性。通过技术加持全面提升供应链的自我修复功能,增强生产制造的柔性和可调节性,强化应急时期重要制造产品的有效供给能力。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山视窗
( 粤ICP备12053823号-1 )
|网站地图
GMT+8, 2025-5-1 19:44 , Processed in 0.06926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