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视窗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中山视窗 首页 中山资讯 本地新闻 查看内容

南区扶贫工作队以党建引领助推产业扶贫,潮州市乐岛村提前脱贫

2020-6-11 20:09| 发布者: kenny| 查看: 732| 评论: 0

南区扶贫工作队以党建引领助推产业扶贫,潮州市乐岛村提前脱贫
乐岛村航拍图。

南区扶贫工作队以党建引领助推产业扶贫,潮州市乐岛村提前脱贫
   青梅收购季节,陈文渠(左)帮助村民搬运青梅。

“我们很自豪,从2016年到现在,经过前后两任扶贫驻村工作队所有队员的共同努力,在市委市政府和南区政府的指导下,我们不辱使命,南区对口帮扶潮州市饶平县两个镇四个村95户248人已经实现了全部脱贫出列。”中山市南区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总队长、乐岛村驻村第一书记陈文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掰着手指介绍了南区对口帮扶村的脱贫成效。作为工作队的总队长,他关注的不仅仅是乐岛村,南区帮扶的四条村几年来的发展数据与变化都在他的脑子里,讲起来如数家珍。

记者看到,在2019年12月底潮州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出的《潮州市拟退出45个省定相对贫困村公示》名单中,由中山市南区办事处对口帮扶的汤溪镇乐岛村和大门坑村、东山镇湖岭村和东明村都赫然在列。

叫得出每一名贫困户的姓名,熟知每一户的家庭情况和收入来源,本期南区工作队的9名成员分别在2018年或2019年来到这里,深深扎进这四条省定贫困村中,不怕苦、不畏难,出色地完成了脱贫攻坚的各项任务指标。记者走访时发现,部分贫困户建起了新楼房,有些人家里新购置的家电比普通村民家里前几年买的还要先进;每个贫困户接受采访时,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几天的采访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感谢中山!感谢驻村干部。”

本报从今日起将连续报道记者在这四条省定贫困村的所见所闻,带领读者感受那里通过中山的帮扶后发生的巨大变化。

位于汤溪水库边的乐岛村风景优美,但是进村的路却非常艰险。虽然距镇上仅有不到十公里,但是弯多路窄,偶尔路上还可能会遇到易滑坡路段,每次进村出村都似一次汽车“摇摆舞”。“村里什么都没有,想购买生活物资,拿取资料等等,都需要在工作队驻地和村中来回穿梭,我有时一天就要来回好几趟,一旦下暴雨,就有可能碰到塌方的危险。有一次大雨后我们的队长陈文渠开车出来,眼睁睁地看着一棵大树从山上滑下来,只能拼命踩油门冲过去。大家开玩笑说是冒着生命危险进出村。”对于南区驻乐岛村队员唐振清来说,这段道路已经深深烙在心上了。

在谈笑间穿过一座小石桥,掩映在绿色中的乐岛村闯进眼帘,村口左边是新建的党群服务中心、中间是开阔的文化广场和篮球场,右边是村民健身广场,整个村子绿树环绕,村后的山谷里可以看到正在修建的大潮高速的高架桥墩高高耸立。

这个昔日的省定贫困村,如今在南区精准扶贫驻村干部的带领下,开始拓展自己的特色产业,摘下了贫困村的帽子,这里正在成为村民真正安居的乐土。2016年至2019年,乐岛村集体经济收入分别为2.8万元、3.2万元、4.6万元和8.33万元,全村非贫困户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30.48元,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7228.12元,其中有劳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9632.06元。截至2019年底,按省、市关于贫困户和贫困村退出的部署要求,经镇级核查、县级审核、市级审定,乐岛村贫困户24户49人各项指标均达到脱贫出列标准,并于2019年12月底依照相关退出程序,实现相对贫困户和相对贫困村脱贫出列。

做好党建引领,储备青年力量

下午5点左右,6月的天色还很亮,乐岛村里已经飘出阵阵饭菜的香气,村民们或是坐在门口纳凉、聊天,或是趁着余温翻晒茶叶,每个村民看到带着记者走访的陈文渠,都会热情地打招呼,有的叫陈书记、有的叫同志,个个都热情地叫他“吃茶”,不少村民还习惯性地递烟给他(虽然他不抽烟)。

“工作队的工作开展那是十分好!无论大大小小的事情,他们都特别积极。为了更好了解村里的情况,工作队刚来的时候常常和我们聊天到深夜。”在村中偶遇的乐岛村监察委员会主任洪进合说。

要扶贫,首先要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党建引领,这样才能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打造强劲引擎。陈文渠指着村口去年底才建成的党群服务中心告诉记者,工作队进驻后一直都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在抓好制度机制建设、提升党组织实力同时完善硬件设施。从2019年起,工作队坚持深入实施《潮州市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工作方案》,按照基层规范化建设要求,配套建成了党群服务中心,建成了党建文化广场和宣传栏。与此同时,还进一步建立健全《党支部议事规则》等16项党建工作制度,强化“三会一课”、专题民主生活会等组织生活制度,以制度形式明确农村党组织的领导作用,规范村级权力运作和办事规矩,使得乐岛村基层党组织的软、硬件基础建设得到全面补强。

完善的制度建设为村里打造了一支强有力的村干部和党员队伍,营造了和谐的党群关系。这支队伍在今年春节期间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得到了充分的考验,交出了合格的答卷。疫情发生后,驻村工作队提前结束春节休假回到村里指挥防疫工作,组织号召所有的村干部和党员都第一时间站在了抗疫一线。乐岛村村支书洪文平告诉记者,当全村面临口罩供应紧张时,他第一时间安排村党支部副书记洪丽琼抢购了200个口罩。“我们扶贫驻村第一书记陈文渠又通过朋友关系帮村委会购买了1500多个口罩,他自己还单独掏腰包买了300个口罩送给贫困户。”陈文渠坚定地说,“不光要打赢脱贫攻坚战,也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这也是我们应尽的职责。”

贫困户洪进贤接受采访时,向记者讲述了发生在疫情防控期间的感人故事。3月份时,他两个上初中的孩子都要上网课,可是家里仅有一部手机,有时候他外出也需要带着手机,两个孩子没办法上课。“驻村书记陈文渠听到这件事,自费买了一部华为手机送给我孩子上网课,真心感谢他们。”

在加强党组织队伍建设的同时,工作队也非常注重在全村优秀青年、复退军人、外出务工人员、农村实用人才、青年干部中物色储备后备人选,3年来按程序吸收预备党员2名,发展积极分子3名,储备培育“两委”后备人选2名,村级干部队伍得到进一步加强。“尽可能的发展更多的80后、90后加入党员队伍,我们才能确保干部队伍建设、夯实人才基础。”陈文渠说。

从服务员到厨师,扶贫关键在扶智

“胜豪前不久才拿了一笔钱回来,家里地板的欠款就是他帮忙还上的。”记者上门采访时,正在门口侍弄花草的贫困户洪胜豪的母亲林味清回到屋里,一边手脚麻利地泡着茶,一边自豪地告诉记者。前几年林味清的丈夫去世时,儿子只读到初中毕业、女儿还未成年,自身患有慢性病的她只能留在家里照顾小孩,无法外出打工挣钱养家,村里干活收入低,所以被划定为省定贫困户。

“胜豪家致贫原因是属于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因此,我们这几年在扶贫方向上,主要是通过扶智、扶志,引导他们劳动脱贫。”唐振清说,洪胜豪是个很内向的孩子。他父亲重病那年,他就没读书出来工作了,在镇上他表姐开的鱼头店里做服务员。开始时,胜豪很不自信,他总是说“我们家脱不了贫的,我什么技术都不会,还欠了人家很多债……”

为此,工作队一方面对他们家进行政策性兜底,同时为他们解决生产中购买化肥农药的资金;当鉴定时发现他家的旧房属于危房时,第一时间帮他们申请了4.35万元的危房改造款。另一方面,工作队通过循循善诱,鼓励胜豪学习技术,通过智力脱贫。考虑到胜豪在饭店做事,2018年底,工作队推荐胜豪参加由饶平县人社局举办的为期一个月的“潮州菜师傅”技能培训班的机会。由于担心没出过门的胜豪迷路,工作队派人驾车将他送到集训点。2019年初,工作队又一次推荐他到顺德参加厨师高级班培训。唐振清告诉记者,培训快结束时,他接到洪胜豪打来的电话,告知他被推荐到深圳做菜,工资保底4000元,还有提成。“能感觉出,他当时的声音是哽咽中洋溢着激动和兴奋。”

本次采访中,记者在汤溪镇见到了长得高高壮壮的洪胜豪,说起话来仍非常腼腆。由于疫情影响,他过年回来后,就没有回去深圳上班,表姐的鱼头店开业后,叫他去上班担任厨师工作,收入从以前的1000多元,涨到了5000元左右。洪胜豪也很满意现在的这份工作,每天忙完后,还可以回村里去陪母亲。

青梅飘香、光伏发电,产业铺就致富路

虽然顺利退出了省定贫困村,但是陈文渠心中并不踏实,如何能够让乐岛村民在工作队离开后也能有更多持续、稳定的收益,是他今年一直在考虑的问题。

早在2017年10月,由工作队牵头的村中首个扶贫产业——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落户村里。记者看到,在党群服务中心的楼顶、卫生站旁的停车场上都架设了光亮整齐的太阳能发电板。“这是我们与深圳日兆光伏能源公司合作,共同投资建设的113.97千瓦的光伏发电精准扶贫项目。有劳动力贫困户13户共37人及乐岛村委会作为甲方,利用“631资金”、扶贫单位自筹资金和社会捐赠资金等,项目投资总额近100万,电站所发电力全部销售给当地电网公司。”陈文渠介绍,截至2020年1月份,电站已经实现累计收入14万元,有劳动力贫困户每年增收约1400元,村集体每年增收约1.7万元。

“我们为村里制定的产业引领项目,满足的不是一次‘输血’,而是希望能够长效‘造血’,这对于保证脱贫效果长期有效,防止返贫有重要作用。”今年4月份,村里入股生态茶叶产业基地项目也成功落地,预计每年增加收益在6万元左右,进一步扩大了集体收入,每年可以给贫困户增加收入约1000元。

陈文渠表示,下一个项目他已经瞄准了村里的大宗农产品加工项目——青梅加工厂。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步行从村口党群服务中心出发,几分钟后就来到隐藏在村边青梅林外的一处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的废弃大棚。唐振清介绍,“这里最初是一家木材刨板厂,前两年不做了就一直处于弃置状态。由于这块土地是村民从村集体租借的,租期还有较长时间,所以与企业谈妥了大棚的租用后,还要和拥有土地使用权的该村民进行商量、协调。这位村民长期住在顺德,他也是一名党员,恰好今年疫情期间他回到村里,工作队才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接触。通过多次的沟通和交流,该项目得到该村民的大力支持,他同意把土地使用权无偿退还村集体。”

在陈文渠的规划中,村里通过用扶贫经费投资的方式,将这个青梅加工厂建好,然后通过招投标方式将其租出去,这样就保证了村里有稳定的收益。陈文渠介绍,尽管只是进行粗加工,也能使得青梅的价值比过去有大幅的提升。“加工厂将每年有300吨青梅的初加工能力,能满足乐岛村三分之一青梅产量的收购。我们会在承包条款中规定,贫困户的青梅实行兜底收购。”为了保护当地的绿水青山,为工厂修建一条直通村口污水处理池的排污管道也列入了计划。加工厂投产后,将每年能为村集体增加6到8万元收益,其中的部分投资收益将作为增设公益岗位劳务报酬,或本地企业吸纳有劳力贫困户就业的就业补贴。

乐岛村口的文化广场前有一株特别的树,在硕大的榕树当中,一株碗口粗的橄榄树顽强地从最中央直直地向上生长着。陈文渠将它移植过来后起名为“‘橄’拼正有成”,由于橄榄是乐岛村的特色农产品之一,他希望能借此鼓励乐岛村民像橄榄树一样顽强。“村中的24户、49名贫困户均已脱贫,他们2019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632.06元;而村集体经济收入在4年间增长近3倍,达到8.33万元。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已经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我们接下来的时间要更加努力,既要防止返贫,也要追求更好的发展,不可放松。”陈文渠坚定地说。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山视窗 ( 粤ICP备12053823号-1|网站地图

GMT+8, 2025-5-2 05:51 , Processed in 0.07029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