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我市蔡柳森、谈森荣、汤何佳、李东红等4名传承人被评定为省级传承人,传承的项目分别为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类别。 ■“三灶民歌”:蔡柳森 三灶岛居民用粤语世代传唱的民歌,至今已有150多年历史,内容多是反映岭南人宽容、好学、进取的精神风貌。“三灶民歌”于2015年被评定为广东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目。蔡柳森6岁开始学唱“三灶民歌”,至今已有60多年,她擅长“三灶民歌”中的哭嫁歌,其部分作品收编在《三灶歌谣》《三灶民歌》等著作中。 ■三灶鹤舞:谈森荣 三灶鹤舞是三灶镇民间迎春接福、贺老拜寿的一种拜年方式,演绎了仙鹤临门、觅食、洗嘴、梳毛、休息、嬉戏、归巢等七个过程,具有造型美、舞蹈套路原生态化、歌舞乐三相合等特征。谈森荣跟随鹤舞传承人陈福炎、杨日欢等学习鹤舞技艺,在海澄小学、金湾一小、海华小学开展三灶鹤舞传承工作。 ■三灶竹草编织:汤何佳 三灶镇民间传统的草编织和竹编织技艺,主要取自本地的竹草植物资源,适应时代与现实的需求,靠民间的智慧和技能,编织出美观实用的工艺品。 汤何佳学习编织技艺至今已有60多年,编织的种类可达30多种,其中有圆盖双层提篮、黄线骨头篷、藤耳礼担箩、五方花簸箕、青蛙笼、礼果篮、鱼篓等。 ■孙氏踩跷理筋术:李东红 孙氏踩跷理筋术是传统中医推拿流派之一,将传统的中医理论与外治踩法结合在一起,用于治疗及保健,是推拿学的组成部分。孙氏踩跷理筋术将传统的中医理论与外治踩法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继承中医对于生命和疾病的传统认知方法,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医疗实用价值。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山视窗
( 粤ICP备12053823号-1 )
|网站地图
GMT+8, 2025-5-2 10:59 , Processed in 0.08062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