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归花开,又至清明。受疫情影响,今年的清明节注定与往年不同。近日,我市有关部门发出通知和倡议,采取控制人流、分时分批等措施,暂停群体性祭扫,倡导家庭追思、网络祭扫等文明低碳方式寄托哀思。 清明节是祭奠先人、缅怀先烈的传统节日。眼下,虽春暖花开,疫情形势向好,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仍大。传统的祭扫模式,不仅会造成大量人员扎堆,增加集聚交叉感染的风险;燃烧纸钱、放鞭炮等旧习也易污染环境,引发火患。近期,类似的突发事件在媒体上已有报道,对此要引以为戒。疫情期间,不扎堆不聚集,采取异地、错峰祭扫,减少现场祭拜,践行安全、绿色、节俭的文明祭扫理念,是对自我最好的防护,也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 因时而变,心意相通。祭扫重在表达感情,不必拘泥于形式,只要是真挚的情感,同样可以追思亲人。近年来,我市一直在提倡文明祭扫新风尚,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用鲜花代替纸钱,用追思代替鞭炮,用“云祭扫”代替现场祭扫等。这些主动告别旧俗、崇尚绿色文明的祭扫新风尚,少了安全隐患,多了人文情感,何尝不是“走心”的追思,更能彰显清明文化本色。 文明祭扫,既是疫情防控需要,更是时代风尚所趋。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践行文明祭扫,用文明守护清明的和谐与安宁。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山视窗
( 粤ICP备12053823号-1 )
|网站地图
GMT+8, 2025-5-1 15:35 , Processed in 0.06533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