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廊项目二工区管廊主体施工基坑,施工作业人员正在进行底板加工作业。本报记者 文波 摄 11月25日,记者从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获悉,由该公司承建的中山翠海道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以下简称“管廊项目”)已正式转入管廊施工阶段。 供水、排水、燃气、电力、电信……城市中的各种管线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构成了四通八达的城市“神经”系统,而用于集中敷设多种管线的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则被称为“城市血管”,有效地避免了城市路面被反复“开膛破肚”。 上午10点半,管廊项目二工区管廊主体施工基坑,施工作业人员正在进行底板加工作业。项目部管理人员葛涛介绍说,管廊项目位于翠亨新区,是目前广东省在建的最大的地下综合管廊项目。项目主要包括道路工程、综合管廊及附属工程和隧道工程三个部分。其中,道路工程范围为翠海道,双向8车道设计,全长约9.2公里;综合管廊总长约8.7公里, 主要分为4舱室,宽度、高度分别11.35米和4.5米。 隐藏在人行道、绿化带之下4米的管廊,到底长什么样子?葛涛这样描述的管廊项目未来建成运营的场景:综合舱、电力舱、燃气舱、污水舱四个“房间”各自独立,人在里面可以行走,空间宽敞、安静、有序,一段段管线有序排列在合金托架上。未来工程完工后,翠海道地面将看不到一处管网,空中看不到一根线缆。 记者采访了解到,地下管廊设计使用年限要求达到100年,进出管廊日常检修、维护可通过智能终端操作,日常巡线交由机器人完成。另外,管廊内智能监控系统24小时工作,一旦监测到舱室内的温度、湿度、氧气含量等指标出现异常,通风系统立即启动,往管廊内输送新鲜空气。 葛涛表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不但实现了各类管线的空间物理集成,也改善了城市品位,避免了将来因增设、维修各类管线而引起的道路二次开挖,维修人员从预留的检修通道进入地下管廊施工,减少了对交通和居民出行造成的影响和干扰,有效缓解“马路拉链”等城市病。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山视窗
( 粤ICP备12053823号-1 )
|网站地图
GMT+8, 2025-5-7 13:33 , Processed in 0.06980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