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钟湖北片区规划建成生态、品质、活力的大湾区公园城,该规划片区内有树木园、孙文纪念公园、气象公园、大狮山公园、金钟湖公园、市儿童公园、古香林公园、新安低碳公园、金字山公园和秀丽湖公园10座公园 ——这是记者近日从市自然资源局了解到的消息。 市自然资源局规划地区一科工作组副组长钟国平介绍,《中山市金钟湖北片区城市设计及重点地区品质提升规划》(《以下简称《提升规划》》)已经通过中山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的评审,重点在城市环境质量、中山文化传承、人居品质、片区交通疏导等四个方面进行提升,通过整合周边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空间,形成统一的城市风貌、连续的公园体系。 满足研学旅活动以及高端医养需求 钟国平表示,金钟湖北片区的城市设计及重点地区品质提升是中山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工程之一,将整合片区内现有的自然生态资源,统筹打造10个公园环绕的城市公园群生态景观区域,成为城市最大景区、湾区环境景观优质的区域,并依托五桂山风景名胜区、金钟湖国家森林公园以及岐澳古道等,打造户外森林徒步休闲活力路线,注入森林康养主题,动静结合,对接湾区未来城市旅游休闲、研学旅活动以及高端医养需求。 根据该规划,金钟湖北片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西岸,中山市中部,五桂山以北,面积共计849.6公顷,金钟湖北片区目前已有7个公园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分别是孙文纪念公园、树木园、气象公园、金字山公园、金钟湖公园、市儿童公园和古香林公园,秀丽湖公园、新安低碳公园、大狮山公园仍在项目前期阶段。 钟国平表示,《提升规划》结合片区内现有的文化元素,如古香林寺建设挖掘中山1400多年悠久历史,将中山人文、建筑特色融合在新的城市空间建设中,将该片区打造成一处地域特色鲜明的城市文化展示区。另外,结合十大公园建设,将同时推动片区内现有村庄与旧产业片区的更新改造,在规划的统筹下,改造提升保留村居的空间品质,高标准打造重建区域的格局与风貌,以求与周边公园群相融相生。如东苑南路将通过改造升级为主题街区,改造后将包含民俗主题商业街、湾西美食特色街区、民俗文化体验区、徒步驿站等。东苑南路改造模式主要划分为三类,其中村居微改造约8公顷,国有旧厂收储项目约10公顷,村集体全面改造约15公顷。 构建多元智慧的交通系统 由于片区范围较广,且跨越南外环等城市主干道,对交通有较大的要求,同时大批量旅客汇聚也将为车辆停放带来压力。为了改善金钟湖北片区交通现状,钟国平介绍,《提升规划》重点梳理片区的交通体系,构建高效低碳多元智慧的交通系统,首先是建立高效纾解的外部快速交通系统,并增加片区内部的路网密度,实现快速对外衔接,便捷内部连通;其次是增加便捷的公交系统建设,如旅游公交环线、观光电瓶车、共享交通等,倡导“公交+慢行”的出行方式。 在对外交通上,《提升规划》新增南外环辅道,完善与中开高速衔接;打通槎桥路,构建片区西侧南北向通道;新增南外环3处出入口。在内部循环交通上,目前已经在实施扩宽东苑南路,优化断面设计,同时在片区完善内部路网设计,如新建二号路与槎桥路和坦洲快线衔接等。在提升公共交通方面,《提升规划》提出要加快推动轨道交通建设,注重提升慢行路径品质;该片区还计划新建云轨观光试验线3.2公里;设置7条公交干线和1条旅游公交环线;设置市儿童公园和古香林寺的接驳车;布置4处公交换乘枢纽等。在低碳智慧交通方面,金钟湖北片区将打造步行网络的“山水文旅径”,规划两处步行友好街区,构建完善的自行车道网,构建21公里的休闲骑行道,规划共6490个小车位、110个大巴位。同时,加强新能源支撑绿色出行,公共配套停车场泊位按总量10%设置充电设施,实施智能停车诱导全覆盖。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山视窗
( 粤ICP备12053823号-1 )
|网站地图
GMT+8, 2025-5-14 19:12 , Processed in 0.08490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