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名义工,陈伯的脸上总是写满了自豪感。 陈卫儿是一名看上去极为普通的“老头子”,而在蓬江区东湖广场志愿e站,他却是被称为“义伯”的名人。10月21日,市民记者来到蓬江区东湖广场志愿e站寻找“义伯”陈卫儿。当时,“义伯”陈卫儿协助在东湖广场表演的演员在忙前忙后,面对市民记者的“突袭”,他一脸愕然,来了个“拒绝采访”。 随后,市民记者变换为“义工”身份,这下他打开了话匣子,向市民记者讲述了自己做义工成长的故事。 义工平台给了他成长的机会 “我记得蓬江区东湖广场志愿e站2014年8月20日成立,第二天,我加入了这个义工大家庭,是义工这个平台给了我成长的机会。”陈伯怀着感恩之情说。 “其实,我才63岁,只是头发白了显得老,心态还是很年轻的。”陈伯告诉市民记者,他2003年从蓬江区环市供销社内退,现在帮单位值班“看门口”,一有时间就做义工,每逢能帮到别人就感到特别开心。2015年9月他成为了东湖广场志愿e站的站长,这让他感到肩上的担子重了,不过这也让他很有成就感,他打算65岁后做一名全职义工。 多次为走失的孩子找到父母 东湖广场志愿e站主要为到东湖广场休憩的市民和游客提供便民咨询、文明劝导等服务,同时积极支持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其中,值得称赞的是,东湖广场内的志愿者多次为广场上走失的孩子找到父母。 “2015年9月到今,我们共帮助30多名走失的孩子找到了家长。”陈伯说。 “2015年9月某日晚上10时,e站正准备关门,一对夫妻急匆匆跑来求助说,他们4岁的孩子走失了。我和另一名义工,分兵两路开始寻找。最终我们在附近一家餐厅找到了孩子。当我们将孩子送到父母面前时,孩子的父母连声道谢。”当陈伯讲述自己的助人经历时,脸上写满了自豪感。 义卖自种蔬菜,帮助困难家庭 2017年7月,陈伯参与江海区外海五大祠慈善义卖活动,他拿出自己种的木瓜、蔬菜等农副产品100多斤,运到义卖现场,还没吆喝,便引来市民抢购,一下子就卖光了。 “这位阿伯,这样有爱心,我一定支持!”买到陈伯有机疏菜的尹姨开心地说:“益己又帮人,值得。” “陈伯已经参加了好几次义卖,这次卖疏菜所得的善款全部转成物资,救助困难家庭。”此次活动的组织者游社工介绍说。 文/图 市民记者 孙科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山视窗
( 粤ICP备12053823号-1 )
|网站地图
GMT+8, 2025-5-1 23:19 , Processed in 0.06437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