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坤全。本报记者缪晓剑摄 手提一根蓝黑色门球棒,身穿蓝黑条纹polo衫,昨日上午,退休老兵何坤全神采奕奕地走进记者视线。今年69岁的他,基本上每天早上八九点就到老干部活动中心打门球,跳跳舞。他说:“我们这些退休老兵,一定要多活动活动,把自己充实起来,才能继续为国家发挥余热。” 从1968年入伍到1983年转业,何坤全做过铁道兵、副指导员,参与过成昆铁路、北京地铁修建,辗转中山、西南地区、北京、石家庄等,秉承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参与修建成昆铁路安全帽救了他一命 “当时我们身边的人都有保家卫国的思想。”何坤全说,受时任生产队队长、也是一名老党员的父亲影响,家里的男孩都入伍当兵,先是哥哥,后来是他,15岁那年他顺利地通过体检,成为一名铁道兵。当时国家正在修建成昆铁路,他很快就投身到铁路建设中,一干就是两年。讲起这段经历,如今何坤全依然显得有些激动,手不停地比划着。 “那时候建隧道,可没现在安全。要用工具在石头里挖一个个洞,把炸药填进去。一点燃,轰的一声就开始由下而上地炸。”他回忆道,每次准备点炮,大家都往外跑,就他和几位战友互相壮着胆子在外围看,看到不塌方的时候就立马冲上去,拿准备好的粗木头把洞堵上。“那时候就没想到怕,就想把每天规定的进度完成,现在跟退休的战友一起吃饭聊天的时候,他们都说我那时候真的是不要命了,是从死里跑出来的。” 最难忘的一次经历,何坤全如今回想起来仍有颇多感慨。当时在拆隧道里支撑的木板时,一个不留神,有块长五六米,两三个拳头粗的木头就这么直直朝着他砸了下来,瞬间他头上的安全帽直接砸碎了。幸好当时年轻身手敏捷,何坤全很快反应过来赶紧蹲下,人才没什么事。靠着一顶安全帽救了他一命,何坤全提醒从事工程建设的工人们,无论何时何地,安全设备都要戴齐。 1970年,何坤全被调到水利电力部,1973 年又回归部队,1983年才转业。他回忆说,在北京待的十几年时间里,他又回归自己的本职,参与修建了北京大大小小十多条地铁。“北京的一环二环的地铁都是我们修的。”何坤全自豪地说。十几年军旅生涯,拼搏建设,何坤全荣获两次三等功,多次被评为五好战士。 退休后专注门球运动为体育事业发挥余热 退休后的何坤全一直不愿意闲下来。“以前一直忙,退休后一松懈,身体就容易生病。我还是喜欢充实点的生活。”于是,何坤全喜爱上打门球,也成了中山市门球协会会长。每逢节假日,他都会组织协会举办活动。门球协会如今100多人,除了退休干部,还加入了许多年轻血液。 今年3 月份,何坤全和球友动员市老干活动中心的 12 名退休干部学习门球,仅训练了一个多月,就组成两支队伍参加全市五一杯比赛。眼下很快又有门球活动在中山举行,采访期间,何坤全就接了个电话,是小榄镇因为门球比赛队伍数量增多了,来向何坤全询问是否能加多支队伍。“我也算是退休后发挥余热吧。”何坤全说。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山视窗
( 粤ICP备12053823号-1 )
|网站地图
GMT+8, 2025-5-10 12:37 , Processed in 0.06784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