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每亩脆肉鲩鱼塘的年综合产值在4万元左右。 ![]() 结合有氧运输的物流方式,东升脆肉鲩最远可配送至新疆市场。 ![]() 打造专业品牌脆肉鲩销售平台,整合东升镇及周边镇区的脆肉鲩养殖资源,有利于支撑和带动脆肉鲩产业及其他高效农业的发展。 上周四,中山脆肉鲩在央视节目 《消费主张》亮相,时长达20多分钟。而此前,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蓓薇及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行到东升镇考察脆肉鲩产业的发展成效。作为本土知名水产品种,如何深化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升产业化水平与知名度,加速游向全国食客的餐桌,成为业界关注的话题。 现阶段,我市脆肉鲩养殖面积约2.9 万亩,分布于东升、港口、板芙、民众等镇区,年总产量约5 万吨,占全国脆肉鲩总产量的90% 。其中,东升镇的养殖面积超1.4 万亩,年产量超3 万吨,产值约6.31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脆肉鲩养殖流通专业镇。 现状 每亩鱼塘的年综合产值约4万元 上周,记者来到东升镇胜龙村,见到了养殖脆肉鲩有20多年的强哥。他告诉记者,脆肉鲩在当地也被称为脆鱼,它是由草鱼变来的,与其他品种不一样,养殖户选择的鱼种基本是2-3公斤/尾的成品草鱼,而不是常规的草鱼苗。“期间,最关键的是给草鱼喂食120天左右的蚕豆,加上合适的水温和气候条件,养出的脆肉鲩其肉质才会变得紧实爽脆。” 历来,这儿推行“一次放苗,一次起捕”模式的养殖模式。脆肉鲩按照出鱼的均重规格,分为大脆、中脆与小脆,一般规格6公斤/尾以上的为大脆,4-6公斤/尾的为中脆,3-3.5公斤/尾的为小脆。由于大脆的市场销量大、养殖效益较高,因此当地8成以上的养殖户选择养殖大脆。记者了解到,养殖户一般会在年初(2-4 月份)集中投放2-3公斤/尾的草鱼,投放密度维持在200-250尾/亩。为了调节水质,每亩池塘还可搭配放养鲫鱼、鲮鱼、鳙鱼等进行分层养殖。 据介绍,为进一步提高脆肉鲩的肉质和口感,养殖户会把即将出塘的脆肉鲩捕捞后投放到另一个清水鱼塘或特制瘦身鱼池中进行二次瘦身(俗称“吊水”),瘦身期约30天。瘦身期间,不喂养任何饲料,让脆肉鲩在自然游动时消耗体内积聚的脂肪,排出多余的食物残渣,去除养殖期间携带的泥味和土腥味。此外,这一方式还有利于提高长途鲜活运输的成活率。 当地脆肉鲩养殖成本主要包括鱼种、鱼塘租金、养殖管理员工资、电费、饲料及农资投入等项目,折算每亩平均成本价为3万元左右。而在商品鱼产出方面,脆肉鲩每亩产量普遍在1700公斤左右,部分高产鱼塘亩产可超2000公斤,混养的各类杂鱼产量每亩在400-500公斤之间。大略算来,每亩脆肉鲩鱼塘的年综合产值在4万元左右。 另据民众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江礼文介绍,民众镇的水产养殖主要是以四大家鱼为主,脆肉鲩养殖面积有500多亩,其养殖方式大同小异。其中,当地有不少草鱼养殖户借鉴了脆肉鲩“饥饿处理”的瘦身经验,专门养殖瘦身草鱼以开拓珠三角乃至港澳市场,收益不错。 模式 养殖户加入合作社认可包销方式 当天,记者在东升镇见到了嘉华脆肉鲩养殖专业合作社总经理黄嘉华。这间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5月,吸引了20多位养殖户加入,目前的鱼塘面积有800亩。黄嘉华说:“过去,养殖户们各自为政,脆肉鲩品质不一,销售渠道单一,收购价一有波动收入就会大受影响。而合作社与当地的君有饲料公司合作,在种苗选取、饲料供应、规范引导、塘间管理、品质把控与市场销售等方面提供一条龙服务,采取包销的方式,让养殖户几乎不用承担风险。” 成立不到一年时间,该合作社推出的“嘉华”品牌脆肉鲩逐渐得到市场的认可,拿下东升镇内不少酒楼食肆的订单。据黄嘉华介绍,现在的塘头价约为25元/公斤,他们每月出鱼6-7.5万公斤,有赖于电商渠道的开拓,结合有氧运输的物流方式,其出产的脆肉鲩销至全国各地市场,最远的已配送至新疆。“广州有一家名为海底捞的连锁餐饮店,分店众多,正与我们合作;前几天,我们还敲定了一份出口至越南的协议,相信今后的销路会越来越广。” 在黄嘉华看来,利用合作社这个平台,既提高了养殖的科学性,又有利于品质的可靠性安全。不难发现,他的底气,很大程度上在于有了君有饲料公司这一战略合作伙伴的支撑。 据透露,现阶段“抢滩”东升镇脆肉鲩养殖市场饲料品牌众多,去年其市场容量为4.5万吨左右,基本与2015年持平,其中颗粒料约占6成,膨化料占4成。过去,养殖户以使用颗粒料为主,由于水质污染等原因影响,养殖环境受到影响,颗粒料吸收转化效率较差的劣势凸显出来。逐渐地,颗粒料搭配膨化料成为大多数养殖户的日常选择。 对此,君有饲料公司总裁蒋洪斌接受采访时谈到,2014年底在东升镇创立公司之前,他与团队成员对广东全省养殖业作了全面的调研,最终选择脆肉鲩这块金字招牌作为切入口。“我们不做单一的饲料供应商,而是在以产业化、专业化的手法介入从养殖到销售的全过程,不断打通全国范围内消费量大的渠道,把脆肉鲩推向更为广阔的市场。”目前,该公司已在东升当地整合了包括嘉华脆肉鲩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内的3000多亩连片脆肉鲩养殖基地。 态 势 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日趋提升 毗邻小榄水道,河网纵横交织,赋予了东升镇优越的自然条件,使之成为中山淡水渔业的重镇之一。据该镇农业和农村工作局局长黄奕健介绍,20世纪80年代初,当地率先引进采用池塘试养脆肉鲩,经过30多年摸索实践,现已掌握了一套成熟的养殖技术。 特别是在2003年“东裕”牌脆肉鲩商标注册后,其品牌优势更为明显,东升镇随后被授予“中国脆肉鲩之乡”专业镇称号。发展至今,“东裕”牌脆肉鲩相继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中国名优品牌”“中国名牌农产品”“广东省名牌产品”等众多荣誉称号。值得一提的是,“东裕”牌脆肉鲩去年斩获了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农产品金奖,而“中山脆肉鲩”还以广东名特优新农产品的姿态入选2016最具影响力水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采访当天,据东升镇脆肉鲩养殖流通与加工协会负责人介绍,这间成立于11年前的组织,吸收会员单位或专业户近百家(户),构成了一个以脆肉鲩为主的水产行业联合体。该协会专注发展和推广脆肉鲩养殖流通与加工事业,通过会员单位或专业户关联镇内约5000位从事脆肉鲩产业人员,辐射带动解决了约5万人的生活出路。期间,该协会联合省市有关部门和行业单位制定了广东省脆肉鲩养殖的地方标准并推广运用,并不断引导国内外采购商与镇内养殖流通专业户进行购销对接。 【突破口】 终端销售网络有待拓宽 走“化整为零”的深加工之路 虽说脆肉鲩名气在外,但有业内人士透露,一些“与生俱来”的短柄也一路影响着其产业化发展之路。首当其冲,是脆肉鲩的消费有一定季节性,跟气候有很大关系,温度一低销量就会往上增,价格也往上涨,反之亦然。其次,作为生鲜水产,脆肉鲩的终端销售网络有待拓宽,经销商与养殖户的收益之争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有不愿具名的养殖户向记者表示,鱼卖出去不难,但有时收益与付出不成正比,希望得到职能部门的引导与调解,实现共赢。 当然,不能否认,脆肉鲩的“大块头”外形也是影响其销路的一大原因。道理很简单,一条动辄五六公斤的大鱼,普通家庭哪怕是吃两三餐都“消化”不了。因此,脆肉鲩走“化整为零”的深加工之路成了市场所需。 于此,中山水出集团可谓走在了前面。2011年暑期,该集团正式启动脆肉鲩深加工项目,分别推出了鱼腩、鱼丸、鱼块、鱼头、鱼骨等不同种类的单品,方便了市民的餐桌之选。不过,仍有市民表示,除了专程去餐馆尝尝鲜,市面上可供挑选的脆肉鲩深加工产品还是不常见,而市场摊档销售的脆肉鲩存在品质良莠不齐的现象,影响了街坊对正宗脆肉鲩的认知。 【动向】 脆肉鲩和海鲜批发中心完成一期建设 在补齐品牌发展短板、加速脆肉鲩配套产业发展方面,东升镇一直在做工作。上周造访当地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蓓薇透露,这里的脆肉鲩在养殖区位要求、肉质口感等方面特色明显,在产品精深加工方向有较高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价值。随行的东升镇镇长黄少平则表示,希望中国工程院等科研单位的技术带头人,尤其是致力于水产品及农产品精深加工的基础理论应用研究、食品的深加工技术等方面的院士和专家,能结合该镇的脆肉鲩产业发展情况开展有关脆肉鲩精深加工科研项目,破解运输难题,激发销售潜能,提高品牌价值和产品效益。 记者还了解到,中山脆肉鲩和海鲜批发中心目前已完成第一期建设并进入招商引资阶段,第二期项目将很快启动。这一批发中心总占地面积约100亩,总建筑面积近15万平方米,意在打造一个专业品牌脆肉鲩销售平台,整合东升镇及周边镇区的脆肉鲩养殖资源,以市场的集聚效应和集散功能来支撑和带动脆肉鲩产业及其他高效农业的发展。 据东升镇农业和农村工作局局长黄奕健透露,今后该镇还将结合其脆肉鲩特色的渔业基础,引进打造集脆肉鲩深加工为主的食品加工、冷链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食品加工企业或项目投资方,解决脆肉鲩产品分拆销售、长途运输、市场覆盖面、生鲜配送等问题,并积极寻求在项目土地政策上的支持,进一步夯实脆肉鲩品牌发展基础。此外,他们还将加速推进镇内主要脆肉鲩养殖流通专业户与各地大型超市、酒店、经销集散交易中心、餐饮企业等单位对接洽谈和签订购销合作意向书,有效促进东升镇优质脆肉鲩“走出去”。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山视窗
( 粤ICP备12053823号-1 )
|网站地图
GMT+8, 2025-5-10 22:25 , Processed in 0.06754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