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台多种能量转换仪,除了小型蒸汽机是胡天用网购来的,其他部件都是从废旧物品上拆下来的小零件。 在东升镇东升小学的科学实验室里,藏着科学老师胡天用的宝贝们——用学生坏掉的课桌改制成的能量转化演示仪、用废旧灯箱切割成的“仿太阳光源灯”、电脑主机风扇做成的风能演示仪…… 这些由废品变成的教具,让每天埋头在实验室里倒腾的胡天用有了“科学怪人”的称号。 一台教具耗时半年 在小学五年级下册的 《科学》教材中,有一个章节专门用来介绍四季成因。这个章节最后,配了一幅地球绕太阳公转示意图,让学生们结合图中阳光照射地球的角度等,综合分析地球为什么会出现四季。 当了20 年科学老师的胡天用,每讲到这个章节便感觉头疼。他该如何向学生解释,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会以什么姿态围绕着太阳公转?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时候,为什么又会出现四季变化? 以前,无论胡天用怎么讲,学生们的脸上呈现的永远是表情包中的“黑人问号脸”。 2015年春季学期开学,胡天用决定自制一台 “四季形成探究仪”,让学生能直观地看到地球和太阳的关系、地球公转和四季形成的关系。 他从学校杂物间找来坏掉的课桌,取面板做成仪器底板;把教室里坏掉的音箱拆开,切割其中一段装上灯光,用来模仿太阳光源;从网上淘回齿轮,自己凿除合适的凹槽……就这样一件一件组装、调试,半年后,一台除了能演示四季变换,还能演示昼夜长短变化的新奇教具诞生了。 与传统教具相比,胡天用制作的这台“四季形成探究仪”能将测试结果量化,能测量出某一条经线上任意一点、任意一天的昼夜时长,使用者通过分析数据就能得出一年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它还能测量出南北回归线上地表单位面积在各个季节获得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使用者可根据日照时长以及地表单位面积获得太阳辐射能量的大小推导出四季形成的原因。 在2016年广东省自制教具展评活动中,胡天用的这台仪器夺得一等奖。 自制教具废寝忘食 在东升镇东升小学的科学实验室里,非上课时间,胡天用的宝贝们都被整齐地放在陈列架上。它们中有演示能量转换的“多能量转化仪”,有研究斜面问题的“斜面特点探究仪”,还有展示热胀冷缩的“固体热胀冷缩演示仪”。 这些自制的教学仪器中,“固体热胀冷缩演示仪”已被使用了15年左右。 1997年,毕业于中山师范的胡天用进入东升小学任教。因为学校缺少科学老师,原本是数学老师的胡天用跨专业教学。他很快便迷上了科学学科。小学科学课程,涉及简单的物理、化学以及地理现象。学生对其中一些抽象知识难以理解,课后胡天用常常被学生围着问“为什么”。 可是在乡镇学校,教师很难找到合适的教具来直观地展示这些现象。于是,从2002年起,胡天用开始自制教具——将一些废旧物品回收、拆解,再根据教材进行组装设计。旧风扇、儿童玩具、旧手机,这些看似无用的东西,都可能成为教具不可或缺的部分。十余年来,胡天用自制出数十个教具,其中4个获省一等奖,3 个获国家一等奖。2012年,他还被评为“全国自制教具能手”。 学校的科技活动室,是胡天用的另一个“战场”。活动室里靠窗的位置摆放了一排课桌,课桌上全是他平时制作教具要用到的工具和零件。当记者走进这里时,地上还放着他刚拆了一半的电脑电路板、打开了盖子的老式收音机、废旧音响…… “一般没事儿我都待在这里,周末和寒暑假也会回来。有时候会忘记吃饭,夫人常常会打电话来催回家。”指着一堆拆出来的零件,胡天用说,接下来他要摸索在“四季形成探究仪”的基础上,拓展月食、日食演示功能。 自制教具需要各种各样的材料和零件,胡天用因此养成了每当路过垃圾桶就要朝里面看看的习惯。2015年,在湖南师范大学培训时,因下雨错过了垃圾桶里一个玻璃压力瓶,胡天用遗憾至今:“一直想给孩子们做大气压力试验,那种瓶子淘宝也买不到,要是当时能冒雨去捡回来就好了。”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山视窗
( 粤ICP备12053823号-1 )
|网站地图
GMT+8, 2025-5-11 01:13 , Processed in 0.07018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