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年来中山慈善事业募集善款超过17亿元,“全民慈善”深入人心 新年前夕,喜报传来。2016年12月26日,中国慈善联合会在北京发布第四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报告,中山的城市公益慈善总指数在全国256个城市中排名第12,在地市中排行第10,首次跃居全国前列,其中政府支持指数及慈善文化指数得分最高,均排名第6。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中山慈善事业以“扶危济困”为宗旨,以“全民慈善”为核心,以弘扬慈善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和美中山为目标,慈善事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慈善指数 “爱心爆棚”总指数首次跃居全国前列 据了解,第四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又被称为“城市爱心GDP”,本次样本城市涵盖了我国大陆87.5%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覆盖全国总人口56%左右,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中山的城市公益慈善总指数首次跃居全国前列外,这与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是分不开的。我市将慈善事业的发展作为社会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全民修身行动,大力弘扬“全民慈善”,营造了慈善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据市慈善总会秘书长罗东介绍,我市共有社会组织3000多个、市级慈善会1个、镇级慈善会10个、注册志愿者24万人。我市慈善事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搭建社会参与的平台,不断创新项目实施方式,培育出“慈善万人行”、“博爱100公益创投”、“爱心接力行、慈善传万家”、“城市零距离爱心帮扶”等慈善品牌,慈善活动项目化、常态化、社会化;我市各类慈善组织不断增加壮大,各人民团体、社会团体、社区性慈善组织、志愿者组织,甚至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初步形成全民参与慈善事业的良好局面。创新平台 两年募集善款超过17亿元全国排第15名 根据城市公益慈善分项指数情况,中山市位列中国城市公益慈善社会捐赠指数排第15名,社会捐赠逾17亿元。 罗东告诉记者,这17亿元是2014、2015年包括民政在内的各政府部门、红十字会、慈善会、基金会等共募集的捐款总额,“还有大量民间捐赠尚未完全统计,捐物价值超过1.6亿元,‘全民慈善’已成为中山精神文明建设的特色名片。” 社会捐赠的热情从始于1988年的“慈善万人行”的发展可见一斑。从最初的1.8万人巡游、不到10万人捐款,发展到每年逾5万人巡游、过百万人捐款;在捐款金额上,从1988年的7.2万元,上升至2015年的9000多万元,成为一项全民参与的大型公益性慈善活动,以及中山精神文明建设一张响亮的特色名片。 社会捐赠增长意味着民众对慈善事业的信任,也意味着所有捐赠必须公开、透明,捐赠平台规范、有序、创新。 如何让市民放心捐赠?我市积极探索推广慈善文化、动员慈善力量的新途径,支持体系日渐完善。如市慈善总会开通“慈善中山”微信公众号,开设“微基金”挂靠业务,市民不仅可以通过微信直接捐赠,还可以看到“晒”出的每一笔捐赠账单,同时也可了解受助人信息,实现“指尖上的慈善”。 如市慈善总会与中山广播电视台合作建立的首个媒体爱心帮扶基金——城市零距离爱心帮扶基金,每一个微捐助项目由媒体记者采访核实后发起,再经由“慈善中山”微信平台发布,确保了信息的真实性,杜绝诈捐骗助情况。市民陈小姐表示,她曾多次为该基金发起的个案捐过款,就是看中这个平台的真实性和公信力。 “借助媒体的宣传力和慈善总会的公信力,我们搭建了一个求助、行善、救助的快捷互动平台。”罗东介绍,城市零距离爱心帮扶基金成立短短一年来,参与微捐助达10万多人次,共筹集善款超过200万元,帮助困难群众和危重病人超过300人。 市慈善总会自2010年成立以来,共接收善款约5.5亿元,还积极探索公益慈善项目承接机制,推出了“爱心接力行、慈善传万家”、“完美关爱、助我成长”、“比隆宝贝助学”、“佳城助学”、“情暖孤寡老人”、“真情暖人心”、“同心筑梦,爱心助学”等一批公益慈善对接项目,为捐赠方和受助方提供对接平台。 未来展望 设立小额微基金及建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站 市民政局局长沈名晓介绍,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着力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为困难群体提供完善的兜底保障。但是,政府救助主要是依靠财政资金,救助资源有限,对特殊个案救助存在力量不足问题,因此目前大力发展慈善救助、社会救助,可以破解救助资源有限的瓶颈。 罗东介绍,明年市慈善总会将推出一些新举措。如鼓励企业、个人在市慈善总会名下设立专项“微基金”,降低设立门槛,一万元起设,任何个人、单位、组织都可发起专属“微基金”,可以发起捐助、指定受助项目或个人,同时接受市慈善总会监管。 罗东称:“通过基金挂靠的方式,一方面破解了《慈善法》出台后,很多公益组织、个人没有募捐资格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平台,同时降低门槛,能更激发起民间的慈善力量。”他称,这将引领社会各界力量参与进来,与政府救助相补充,有效解决政府救助资源不足问题。 同时,罗东还称,除了线上接受捐赠外,我市还将建立市级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站,同时,在24个镇区建立社会捐助接收点和慈善超市,接受群众的日常捐赠,包括钱款物,让群众参与慈善多了一个线下渠道,同时扩大了捐赠种类和来源。 名词解释 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是专业衡量区域慈善事业发展水平的综合监测和科学评价的指标体系,按照社会捐赠、志愿服务、慈善组织、经济贡献、政府支持、慈善文化六个方面和规模、结构、贡献、可持续性四个维度对城市公益事业进行全面评估。指数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同,被称为“城市爱心GDP”。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山视窗
( 粤ICP备12053823号-1 )
|网站地图
GMT+8, 2025-5-6 21:04 , Processed in 0.06467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