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视窗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中山视窗 首页 中山资讯 本地新闻 查看内容

深中通道西人工岛开建面积堪比19个足球场,深中通道2023年全线建成通车

2016-12-29 21:57| 发布者: kenny| 查看: 783| 评论: 0

深中通道西人工岛开建面积堪比19个足球场,深中通道2023年全线建成通车
深中通道西人工岛开建面积堪比19个足球场,深中通道2023年全线建成通车
深中通道西人工岛开建面积堪比19个足球场,深中通道2023年全线建成通车
西人工岛效果图。

    12月28日,寒风阵阵的马鞍岛被一声响亮船笛声打破了宁静。深中通道的西人工岛在这里举行了开工仪式。这意味着,中山深圳两地市民期盼多年的深中通道项目主体工程正式启动,未来这项世界级“隧、岛、桥”集群工程将由图纸变为现实。面对极高的技术难度,项目也创造了许多项“之最”。

    深中通道未来不仅直接对接中山与深圳,也直接联系粤东与粤西,是连接“深莞惠”与“珠中江”之间唯一的公路直连通道,也是连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交通纽带,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深中通道项目总体实施计划
   ■西人工岛为关键节点

    按照设计方案,西人工岛位于矾石水道西侧,东侧与隧道衔接,西侧与伶仃洋大桥非通航孔引桥衔接。

    为什么要安排西人工岛先行开工?

    “因为要先建好岛,后面的工序才具备条件顺利开展。”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潘放表示,昨日先行动工的西人工岛工程,不仅是沉管隧道首节管节对接的前提,还承载着隧、桥快速交通转换的重要功能,是整个深中通道项目的关键节点,也是工期控制点。西人工岛先行工程开工后,深中通道项目的后续实施计划还包括东人工岛、沉管等岛隧工程、伶仃洋大桥等桥梁工程。“西人工岛的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长,先行施工,对后续工程的顺利进行是必要的保障。”

    ■深中通道2023年通车,设计时速100公里

    随着西人工岛的开工建设,整个深中通道的建设也拉开了序幕。

    据项目管理方介绍,深中通道项目采用东隧西桥方案,起自广深沿江高速机场互通,向西跨越珠江口,以约7公里的特长海底隧道穿越机场支航道及矾石水道,经中滩西人工岛桥隧转换后,再以特大跨径桥梁方式跨越伶仃西航道及横门东水道,最后登陆于中山市马鞍岛,与中开高速公路对接。

    深中通道线路全长24公里,全线采用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100公里/小时,项目概算总投资约为460亿元。根据项目总体实施计划,西人工岛动工后,2017年12月将实施岛隧工程,2018年4月将实施桥梁工程,2023年将建成通车。

    深中通道的建设将大大缩短珠江东西两岸的时空距离,缓减虎门大桥等过江通道的交通压力。

    项目建成通车后,中山、珠海、江门及粤西等地区通往深圳、粤东等地区的过江时间从目前2小时缩短为20分钟左右。

     ■中山、深圳布局交通网对接

    “西人工岛动工,不仅意味着深中通道主体工程正式动工,也标志着中山吹响了交通‘大会战’的号角。”市交通运输局局长余锡盆表示,市十四次党代会确定了我市要打造珠西岸交通枢纽的目标,目前中山的公路建设项目都在为深中通道做准备。其中,与深中通道对接的5条高速公路已处于实施阶段。具体进展如下:香海高速已动工,东部外环明年动工,中开高速开平段已动工(中山段线位还在调整,即将动工),西部外环已开展前期工作。“所有肩负对接重任的公路项目建设都要赶在深中通道之前完成。”余锡盆说。

    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建设管理处处长李永明昨日接受采访时表示,深中通道的建设必将对两地的经济一体化协作发展发挥出巨大作用。时空、距离的缩短,不仅会减少物流、交通成本,也会减少心理上的预期成本,对两地协作和区域一体化有重大的促进作用。深中通道在建设过程中,深圳将大力给予支持和配合。在交通方面,为了更好的对接深中通道,深圳首先需要把深圳侧接线工程做好,到深中通道建成后,能够实现机场高速、沿江高速、机荷高速的顺畅衔接。李永明说,深圳的深中通道侧接线工程已于2015年底率先开工。

【声音】
省人大代表尹启禄:
加快深中通道建设迎接珠三角大发展

    昨日,深中通道主体工程西人工岛正式开建。省人大代表尹启禄表示非常高兴。“居住在中山市的省人大代表在这五年内一直呼吁加快深中通道项目进展,不停地在省两会期间提出提案建议,希望启动深中通道项目,也经常组织省人大代表去视察、去看项目进展,因为这个项目确实能够加快中山的转型发展。”尹启禄表示,接下来希望深中通道建设加快进度,尽快让中山融入珠三角大发展的趋势当中;也希望中山尽快找准定位,来迎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在交通网大发展的同时,中山也要提前做产业布局,迎接未来交通所汇聚过来的 “红利”;在坚持创新驱动的同时更要做好人才工作,建议中山加快高校建设或与高校联动,为创新发展带来智力上的支持。

【技术挑战】
深中通道双向8车道特长海底沉管隧道开创世界先例
西人工岛钢圆筒直径系国内最大

    昨日在西人工岛开工仪式现场,深中通道建设单位、西人工岛施工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讲解了一系列工程建设技术亮点和难点。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主任陈伟乐在开工动员会上表示:“深中通道工程规模宏大、建设条件异常复杂、技术难度高。未来的7年,我们还将面临更多新的挑战。”

    ■对接一节沉管需要出动14艘船

    “双向八车道特长海底公路沉管隧道,目前世界没有先例。”西人工岛施工单位中交一航局的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徐波表示,目前世界上虽然有双向八车道的海底隧道,但没有深中通道长。据介绍,深中通道项目的隧道长约6.8公里,设计标准为双向八车道,这一段海底隧道穿越机场支航道及矾石水道,经西人工岛与伶仃洋航道桥进行连接。

    “隧道由一节节的沉管对接而成,有人说在水下的沉管对接,要比天上卫星的对接难得多。”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潘放告诉记者,实施一个沉管的对接,需要出动拖轮、安装船、炮艇和起锚艇共14艘左右。这些船先把沉管从预制屋里面拖出来,经过10至20多个小时浮运到达隧址,又要花10多个小时将沉管沉到隧址基槽的位置,进行对接。

    “水下有水流、紊流、乱流,如何在水下稳定一个重达8万吨的庞然大物,是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难点。”潘放表示,一个沉管的体量比一艘辽宁舰的体量还要大。

    ■项目建设难度超过港珠澳大桥

    “西人工岛采用的工艺跟港珠澳大桥差不多,但是从钢圆筒的体量、岛的形状等各种因素进行对比,工程建设难度比港珠澳大桥更高。”徐波表示,西人工岛围护结构采用的钢圆筒结构方案,钢圆管的直径为28米,比港珠澳大桥工程钢圆筒大6米,是目前国内钢圆筒结构直径最大的。单个圆筒面积615平方米,相当于1.5个篮球场的面积;圆筒的高度最高达到41.5米,相当于10多层楼高。

    其次,深中通道的沉管海底隧道,设计标准为双向八车道,比港珠澳大桥隧道多了两条车道。“别看只是多了两条车道,在水下施工,宽度就算只增加5米,施工难度倍增。”徐波说。

    据了解,深中通道项目除了超长超宽海底沉管隧道、西人工岛施工技术难点外,其余技术难点还包括超大跨度海上悬索桥,设计、施工技术难度大;水下大交通量互通立交施工和运营安全面临挑战;项目位于珠三角核心区域,靠近前海新区、南沙新区和翠亨新区,景观要求高等。

【西人工岛知多D】

岛体面积相当于19个国际标准足球场有直升机停机坪,可停靠200吨救援艇船

    在距离马鞍岛东侧15.4公里的海面上,很难想象,未来,这里将有一座人工岛出现在广阔的海面上。

    西人工岛究竟会是什么样?按照设计方案,西人工岛岛长为625米,呈风筝形,最宽处456米,陆域高程为4.9米,海域使用面积为25.3万平方米,其中人眼可见的岛体面积13.7万平方米,岛体面积相当于19个国际标准足球场。按照设计文件,西人工岛从今年12月开工,建设工期为70个月。

    为尽可能减小阻水效应,西人工岛岛形采用了分水效果较好的菱形,形似中国传统的风筝。从设计图上看,桥梁段构成了风筝线,枢纽立交轮廓就像线盘。线、风筝、线盘,将珠江口岸紧扣相系。

    未来西人工岛将配套隧道管理站、救援站、通信站等必要的运营管理设施,以及路政、交警和消防执勤点等。岛上建构筑物主要包括主体建筑、风塔、直升机停机坪等,并配套建设办公楼、宿舍等管理用房以及各类配套用房。西人工岛东北侧设救援码头一座,长度为65米,宽度为24米,可停靠200吨救援艇船。

    “风筝”的“箭头”造型建筑内空,中央用作监控室,两翼作为设备用房。未来,人们无论在周边,或乘飞机或驱车到达该地区时,都能从不同角度看见通道桥梁和人工岛。
    根据初步设计方案,西人工岛绿化景观采用绿色生态设计的理念,岛上面积大部分进行绿化,将绿化植被与建筑屋面相结合,景观结合当地气候人文,以及当地自然形态椰林海岛形象。这种设计,就像把整个岛屿拟化为绿色生态的风筝漂浮于水面上。

    【筹建历程】
    ●2002年,“深圳至珠海过江隧道”方案研究工作启动。
    ●2004年,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深中通道)研究工作启动。
    ●2008年1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明确深中通道是重要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2010年9月,省交通集团成立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项目前期工作办公室。
    ●2011年5月,省政府召开深中通道项目专题会议,同意按照A线走廓即深圳机场南至中山新隆方案开展工作。
    ●2012年9月,项目工程方案及技术标准专家论证会召开,决定采用A3 东隧西桥工程方案及双向八车道技术标准。
    ●2010年12月,省政府牵头与沿线地市成立深中通道项目前期工作协调小组。
    ●2013年8月,省政府常务会议同意东隧西桥为推荐方案,并明确采用“省市合作、政府还贷”的建设模式。
    ●2014年7 月,省政府批复同意成立项目管理中心作为法人;同意在建设期采用项目建设协调小组和管理中心两级管理架构模式。
    ●2015年11月,交通运输部正式出具关于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意见,同意建设。
    ●2015年12月,深中通道项目工可报告获国家发改委批复 (发改基础〔2015〕3007号)。
    ●2016年1月,深中通道管理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正式转入实施阶段。
    ●2016年12月,深中通道主体工程西人工岛正式开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山视窗 ( 粤ICP备12053823号-1|网站地图

GMT+8, 2025-5-9 18:57 , Processed in 0.06765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