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灵感涌现的时候,杨素良便席地而画。 杨素良是一位自学成才的中山本土画家,他以画谋生、以画会友、以画抒意,走出了一条朴实而实用的艺术之路。他师法自然的写生和创作,经常在刚完成之时,就被识货之人买走。他的很多作品也在师法古人之中记录了中山当年的自然风貌和历史人文。 会客厅就是创作室和展览厅 第一次见到这位朴实的中山画家杨素良时,是在中山与潮汕两地书画家作品联展之时,那时只觉得其是一位很严谨和认真的人。 第二次见面,是在朋友的推荐下,来到了杨素良的家里才发现,他比记者想象中更严谨。在他家的客厅里,除了应酬待客用的茶几外,摆放的几乎全都是他画画用的东西和作品。从进入客厅开始,墙上挂的全都是他的作品,水墨画、油画、素描等都有,在一面墙上,还有他刚刚完成的两幅作品。原来杨素良有一个习惯,把每一张画作,先挂在墙上自我审阅一番,认为过关了,才装裱或者出售。 其中的一面墙上,有一个画框,里面是一幅幅小油画,虽是风景,画的是乡村的情景,但却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些都是在中山郊外的写生,这幅是上世纪90年代初远洋城位置的乡景,这幅是当年奕翠园的位置的树林风景,这幅是濠头的风景……”杨素良介绍,这些写生如实地记录了中山的印记,给了他很多回忆和创作的素材。 现今,杨素良和他的夫人在闲暇之余,总会到五桂山里写生,并把一些落在地上的大松子果、没有蜂的蜂窝、干枯了的树枝等捡回家,艺术地摆放在家里,成为了家中的艺术饰品。因为这些,给了杨素良不少的创作灵感,如他新近的作品《美味》,便是因为松子果给他的触动。 “我的客厅会成为创作室和展览厅,那是我真心地喜欢画画,从小我在喜爱画画的父亲熏陶下,喜欢上了画画。那时的牛起湾,现今的起湾社区,几乎都是我创作的素材。”端起一杯茶,杨素良讲起了他书画情缘。 游走在中山及周边的板画艺人 杨素良是在恢复高考前一年高中毕业的,喜欢画画的他,没有再像父辈那样成为耕田的“泥腿子”,而是拿起了他的画笔和颜料,游走于大涌、沙溪、张家边等地写生和帮人画墙画、板画。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中山人开始逐渐地走向富裕,很多家庭开始建造新房子,杨素良开心的时刻也正式来临。每一天,他都往建房多的乡村跑,帮助这些人家画板画,一幅板画虽然要两三天才能画好,但是却能收入两三百元。相比当时一个普通工人月收入只有30多元的境况,他简直算得上“富豪”了。就这样,杨素良开始成为了一名职业画家,画板画一画就画了十多年。在这过程中,练就了他敏锐的构图思维和下笔就成画的艺术功底,他的名气也在民间逐渐传开,找他画画的人就更多了。 进入90年代,中山都开始建楼房了,用来隔户型的板画就越来越少,杨素良也面临着转型的考验。正在这个时候,杨素良的名气又帮了他一个大忙。那时,美国、澳洲等乡村的外国人,喜欢用油画来装饰家庭,而外国本土的油画又贵又太过虚幻,满足不了当地人的需要。于是就有香港商人跑到中山来,给一个样本杨素良,要求画成批量的画作出来,然后拿到国外去卖。 “那是一种行货,有时一个样本就要画一千张,并要在规定时间画好,很多时候,唯有加班加点进行。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我越画越有感觉,越有感悟,画作的水平也不断提高。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保障,也开始游走全国各地写生和积累创作素材了。”杨素良介绍。 写生作品常被有缘人即时买走 在闲暇之余,杨素良把只画画卖画的心分一部分出来,开始去听广东一些著名书画家的讲座,并购买了大量的画籍来观摩学习。 “我一直都比较看重师法古人、师法自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会不断地从先辈的画作中,学习笔法和画画的意境、表现手法等。”在采访中,杨素良一直都非常谦虚,他一直在提醒记者,虽然他听了不少名家的讲课,但请不要把那些名家的名字写出来,以免有涉嫌盗名抬己之嫌。 在学习书籍后,他又经常到海南的天涯海角画海,到九寨沟画山,到西双版纳画树以及那里的风土人情。在云南东川红土地,那红红的泥土,衬在蓝天白云下,变幻莫测的光线,给杨素良更多的震撼和灵感。一如在别的地方写生一样,他朴实的画风,让人一看就明白、一看就亲切的画作,早就被闻讯而来的人在他没有完成之际就订购下来。因此,他的多次写生都几乎没有画作留下,只带着合影归来。 很多时候,杨素良带的画架不够大,他便以地为案,把宣纸稍垫一下,就在上面画开了。最大的写生画作,他曾画过1米8高,10米长的,蒙古包的一位老板欢天喜地购买这幅画,在他最尊贵的蒙古包中围了一圈。 “也许是我作为一个多年职业画家的特有敏感,知道市场的那部分群体需要怎样的画作,而我的创作正是他们需要的。因此这些画都被买光了,这也是对一个多年画画的认可吧。不过,随着年龄的增大,我的作品将力图向更有思想内涵方向发展,希望我的画作能给人赏心悦目的同时,给人以启迪和感悟。”杨素良表示。 把有思想的画作参与公益画展 在杨素良的创作室,记者还看到杨素良的书法作品,其笔法老辣,入木三分,而他的篆刻也古风十足。“书画本为一家,如果一个画家画得不错,但是上面的题名很差,这幅作品的档次就会降低,因此字和刻章都要好,才能更好地表现作品,”杨素良告诉记者,这两年,他参加过香港、澳门、珠海、中山等地的书画展《艺海同舟》,也参加过多个类似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的公益书画展,都得到同行的好评,部分作品还被相关部门收藏。 “ 画作,如果能够给人以启迪,让人通过一幅作品,看到作者要表现的思想和内涵,那么将是作品的最大成功。也只有这样的作品,才是一个画者具有思想与灵魂,并走向成熟的标志。”年近六十的杨素良又有了更高的追求。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山视窗
( 粤ICP备12053823号-1 )
|网站地图
GMT+8, 2025-5-6 13:45 , Processed in 0.08557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