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视窗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中山视窗 首页 中山资讯 本地新闻 查看内容

3600幅作品亮相第三届国际青年艺术博览会 艺“博”中西传递新理念

2016-11-14 08:45| 发布者: kenny| 查看: 718| 评论: 0

3600幅作品亮相第三届国际青年艺术博览会    艺“博”中西传递新理念
这个名为"艺术未来"的展览,展示了不少耐人寻味的艺术作品。 
3600幅作品亮相第三届国际青年艺术博览会    艺“博”中西传递新理念
这个铸铝"中山装"作品名《衣钵》,体现了本次艺博会的独特视角。 
 
  上周五,致力呈现中外当代艺术学术性的青年艺术博览会在市博览中心拉开序幕,共有300名中外青年艺术家参展,呈现了3600幅作品。
  策展人吴鸿在艺博会开幕仪式中表示,本次展览会凸显展览的学术性,除了强调中西艺术交流,也试图通过当代艺术展示思想与观念,让艺术引发更多人思考当下的生活环境。
  另外,适逢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孙中山是中西文化相互交融、相互碰撞的历史符号,对于这个历史节点的思考融入艺博会展览的布展中。”
布展让独立作品之间产生了关系
  在本届艺博会展区正中央,一套铸铝“中山装”庄严矗立其间,点出这个特殊历史节点之下,映照至艺术界的思想主题。这套铸铝“中山装”由本届艺博会参展艺术“大咖”之一、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隋建国打造,作品名《衣钵》。这件融贯中西、凝练伟人形象的作品,首先映入观者眼帘,提示着本次艺博会的独特视角。“新水墨”代表艺术家、深圳大学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刘子健表示,坚持开拓进取、沟通中西文化是孙中山的精神所在,中山创立艺博会这个艺术交流平台,继承发扬了这种精神,是对伟人最好的纪念。
  据介绍,本届艺博会全称为“艺术未来·2016(中山)第三届国际青年艺术博览会”,由主题展、专题展、特别展、院校展、特邀画廊展五大内容板块构成,均由国内著名策展人吴鸿担纲总策划。在第一板块主题展之中,吴鸿开宗明义提出“际会与误读”主题,意在通过展出多种现代艺术作品,反映中西文化交汇下产生的差异视角。这种主题呈现,就是本次艺博会的学术性的具体体现。
  吴鸿介绍,主题“际会与误读”,是一种象征式的表达。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艺术界所包含的“本土”与“外来”交汇变化,是其最突出的题内之意。“中西方文化相互接触之际,求变具有必然性,但在变化过程中很难摆脱从自身文化传统理解对方的习惯。”吴鸿认为,伴随着文化变革的同时,必然产生一种文化“误读”。“五四”以来,“国画”或“西画”的问题讨论,就出现了理论“转译”所带来的误读,以及在误读基础上所产生的文化现象。所谓“误读”,亦并非贬义词汇,它实际是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的常态。更有甚者,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误读更是一种文化多样性的补充形式。吴鸿希望,通过不透露现代气息的作品,呈现中西文化交流产生的不同视角,这是艺术学术性的重要体现之一。
  “展览着重体现思想和观念的问题。今年是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孙中山是中西文化相互交融、相互碰撞的历史符号,对于这个历史节点的思考融入艺博会展览的布置思路当中。”吴鸿谈到,本次艺博会布展的最大特点,就是每个作品都有独立意义,但作品与作品之间,又能通过布展线路产生关系,形成一种新的意义。“中山装的背后,布置的是一件纯麻质的衣服。”两件作品之间形成线索。中山装代表100多年来中国思想文化的现代审美选择。背后的麻衣,则呈现中国人内心更看重传统价值观的状态。
  吴鸿认为,之所以在艺博会主推当代艺术,就是为了传播一种新的艺术理念。艺术不是一种纯粹欣赏的作品,艺术也能与观众产生互动,引导观众产生思考与回应。“传统美术只存在美丑欣赏,当代艺术能够超越视觉上的愉悦感,追问人类的终极归属。”如,洗水牛仔布料组成的十字架、金属材料组成的骷髅头,中外艺术品产生互文,追问消费时代人类欲望的追求所在。吴鸿承认,观众的审美需要时间培养。“背景知识的缺失让观众与艺术失去联系感 。为此,本次艺博会专门安排了当代艺术背景知识讲座,也安排了现场志愿者,引导观众鉴赏作品。”
在文化交流中吸收营养传播理念
  在本次艺博会展览中,一些以现代形式呈现中国传统艺术元素的主题展览特别引人注目。其中,刘子健的新水墨展览,就是代表之一。刘子建长期研究“实验水墨”创作及理论研究,策划并组织一些重要的学术活动与出版,期盼对中国水墨画的现代化进程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在刘子健看来,艺博会从成立以来,一直定位在国际平台上面,而且将其焦点定格在世界青年艺术家之上,中国的现代艺术家应该利用好这个交流平台,而作为中国的水墨艺术的继承者,更要珍惜这类机会,向外传播中国山水画的现代化成果。为此,他用心策划了这次新水墨展览。刘子健还认为,在这个中西艺术文化充分交流的平台上,以新水墨画为志业的青年人,可以在参观对比中吸收营养得到成长,也能让不同国家的艺术家了解到,中国的现代水墨艺术已经与一些共通的现代元素融会贯通。
  “为什么要在艺博会上加入许多外国、现代化的艺术作品?因为世界已经进入互联网年代,文化可以通过网络远程传播 。以往的文化□膜已经消弭得七七八八。各国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成就,对于全人类而言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刘子健谈到,通过艺博会平台,中国的现代艺术必然要从他国文化里吸收一些新的元素,同时也给世界提供灵感。交流和融汇是发展的大趋势。“中国艺术现代化进程相当程度上是受西方的影响。就今天的发展态势而言,中国不能满足于以别人的标准为最终目标,而应开始建构属于自己的艺术审美体系,重新打造出一个属于中国的优秀艺术文化标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山视窗 ( 粤ICP备12053823号-1|网站地图

GMT+8, 2025-5-8 08:27 , Processed in 0.06884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