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黄贤初和乐小庄夫妻俩在库充市场卖菜。 你见过凌晨两点的中山吗?对在库充市场卖菜的一对残疾人夫妻黄贤初和乐小庄来说,那是再熟悉不过的场景。 每天凌晨2点钟,天黑蒙蒙一片,几乎不用设定闹钟,黄贤初就自然地准时起床了,开上前几年才买的三轮车从出租屋赶往十多公里之外的沙朗市场进菜。如今,这样的日子已持续整整18年了。 ■辛酸:“为了多赚点钱,18年没有回家过年了” 昨日上午8时许,库充市场人气正旺。记者穿过熙攘的人流来到了靠近菜市场管理处的一个小摊位。摊位上整整齐齐摆放着茼蒿菜、皇帝菜、菜心等新鲜蔬菜,49岁的黄贤初在整理蔬菜,妻子乐小庄正在热情地招呼一个前来买菜的阿伯。 据了解,夫妻俩自1998年从湖南老家来到中山,卖菜已经18年了。“刚入行的时候,比现在要辛苦得多。因为我俩患有先天小儿麻痹症,腿脚特别不方便,刚开始进货的时候骑着人力三轮车,一脚一脚蹬着去沙朗市场或者沙溪进货,一天下来腿脚特别疼。”乐小庄说,虽然很辛苦,但希望通过自己努力改善生活的想法让他们一路坚持了下来。 “过年时有很多菜档关闭了,我们为了多赚点钱,18年来从没在过年的时候回过家。”乐小庄讲到这里,声音有点哽咽,“虽然这样,家里的老母亲也很理解我们,知道我们为了赚钱嘛,没办法。” 乐小庄一边细心地将不好的蔬菜叶摘净,一边说:“现在一天就进200斤的菜,有时候还卖不掉,叶菜的利润很少,最多一斤挣1块钱,一天也就挣100多块钱。除去小孩上学、交房租、铺租,剩不下几个钱。” 卖菜没有多少空闲时间,更别谈假期了。乐小庄坦言卖菜人的生活其实很辛酸:“一年365天,360天都在这卖菜,每天凌晨2点进菜,早上5点就要出摊,晚上8点才能收摊回家。” 随着年龄增长,夫妻两人明显感觉身体越来越差了。“我们只有初中文化,没什么专业技能,想来想去也只能卖菜,只好把更好生活的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了。”乐小庄说。 ■心愿:盼儿子能读公立学校,将来有出息 多年来,夫妻俩用瘦小的身躯支撑起了一个四口之家,好在儿女懂事,令他们很是欣慰。女儿今年22岁,已经参加工作了。“就是给别人打工,挣得也不多,够她自己花吧。” 儿子今年13岁,上初一,因为满足不了积分入学的条件,只能在私立学校念书。“私立学校贵得很,一年就要一万块钱,对于我们来说有点负担不起。”乐小庄说,他们希望政府降低一点积分入学的门槛,让儿子也有机会进入公立学校读书。 “儿子知道我们卖菜辛苦,小小年纪就很懂事,七八岁时就会自己做饭,还送给我们吃,假期也来帮忙。他从来没给我们提过任何过分要求,偶尔去逛个超市,孩子都拣便宜的东西买。”讲到孩子,乐小庄眼眶红红的,“有时候觉得挺对不起孩子的,很少时间陪他们。好在两个人都懂事,希望他们做个有出息的人。”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山视窗
( 粤ICP备12053823号-1 )
|网站地图
GMT+8, 2025-5-18 02:59 , Processed in 0.06634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