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中国航展举办20年,20年间,从“办好航展”到“用好航展”再到“越来越专业的航展”,不仅代表了中国乃至世界航空航天装备的水平,更见证了我国航空航天业的历史跨越。从今天起本报推出“中国航展跨越20年”系列报道,从航天、航空、兵器、军机发展等方面梳理中国航展的发展历程。 □本报记者 付洪军 借助中国航展平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在第十一届中国航展首日,即揽得总额近1630亿元的35项合作大单。 在签约一个多小时前,中国首位三上太空的航天员景海鹏,和首次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陈冬,从距离地球390多公里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向中国航展发来特别的生日祝福。 今年是中国航展举办20周年,也是中国航天创建60周年。两个重要时间节点的不经意相逢,展现着中国航展、中国航天的携手并进和不忘初心。 1996年11月5日,首届中国航展横空出世。25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航空航天界展商齐聚珠海,代表当时中国航天技术世界先进水平的“长二捆”实体首次矗立展场,为中国航展锦上添花。 两年后的第二届中国航展,航天馆外开辟了4000平方米的火箭展区,长二捆、长三乙双双矗立,围在其四周的是八种定型火箭模型。 2000年,第三届中国航展,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长征二号F火箭整流罩和逃逸塔、飞船回收使用过的降落伞等实物重磅亮相,成为当届航展最大亮点之一。 2004年,我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神五”返回舱在第五届中国航展上展出。神五于2003年10月15日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飞行21小时后成功着陆。 随后,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稳步发展。2005年,“神六”执行“多人飞天”任务;2008年,“神七”实现宇航员太空行走。翟志刚19分35秒的太空行走,“飞”过了9165公里。在当年的第七届中国航展上,航天员工作和生活的轨道舱公开亮相。 2012年6月,神九搭载3名航天员飞行13天后,与天宫一号完成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为中国在2020年前后建立空间站奠定基础,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当年,首个完成这一任务的飞船返回舱参加第九届航展。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山视窗
( 粤ICP备12053823号-1 )
|网站地图
GMT+8, 2025-5-6 11:47 , Processed in 0.06464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