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事口中他是“工作狂人”,是分管民警和巡防队员心中的“好领导”、“好兄长”、“好搭档”;在辖区群众里他有很高的“知名度”,是群众“最满意的警官”;在家人眼中,他是一名称职的好丈夫,对身患重病的妻子始终尽职尽责,不离不弃,尽显“英雄本色”。 □本报记者 陈素璧 多年来,罗海华走遍了辖区的大街小巷、乡村角落。在日常走访中,除了向群众了解治安信息,还会主动留下联系电话,告知群众只要有紧急情况或求助都可以随时找他。久而久之,他与辖区群众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群众也喜欢和他打交道,有什么情况或者线索都主动向他反映。 2015年,妻子去世只有4天时间,罗海华就回到了工作岗位。45岁的罗海华说:“在我自己心中,做好巡警工作是一辈子的追求,努力工作,带来的不是辛苦,而是乐趣。” 高新分局巡警大队副大队长罗海华的办公电脑屏保上写着这样一行字:“快乐工作,幸福工作”。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但其实,说起这位刚刚被评为2016年珠海市敬业奉献模范的警察罗海华,不同的人群有不同评价:在同事口中他是“工作狂人”,是分管民警和巡防队员心中的“好领导”、“好兄长”、“好搭档”;在辖区群众里他有很高的“知名度”,是群众“最满意的警官”;在家人眼中,他是一名称职的好丈夫,对身患重病的妻子始终尽职尽责,不离不弃,尽显“英雄本色”。 有同事观察过,罗海华每天在高新巡警大队的工作是这样开始的:早晨7点10分,到达办公室,打开分局网页浏览每日警情,了解辖区治安情况。8点,打开警综系统、SIS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有针对性查找信息。8点30分,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串并分析。9点以后,进入辖区巡逻走访。十几年如一日的习惯,让他的脑子就仿如活地图,活资料库,同时慢慢练就了火眼金睛般的辨认本领,他也被贴上“移动鹰眼”的标签。仅2014年一年时间里,由罗海华本人亲自抓获或带队抓获的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达183名,平均每2天抓获1人。 多年来,罗海华走遍了辖区的大街小巷、乡村角落。在日常走访中,除了向群众了解治安信息,还会主动留下联系电话,告知群众只要有紧急情况或求助都可以随时找他。久而久之,他与辖区群众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群众也喜欢和他打交道,有什么情况或者线索都主动向他反映。2014年6月10日早上7点刚过,刚在电脑前坐下的罗海华接到金鼎市场猪肉档老刘的电话:“老板,该上班了。”罗海华立即和队员前往金鼎市场。来到现场,老刘用眼神扫了一下猪肉档对面不远处的两名中年男子,罗海华便心领神会。他不动声色地与队员一起对两名可疑男子进行暗地跟踪。正当两名可疑男子从口袋中掏出夹子企图对一名老伯实施扒窃时,罗海华和队员一拥而上将他们当场擒获,破获系列扒窃案件多宗。 类似的例子在罗海华的日常工作中不胜枚举。对于罗海华十数年如一日斗志昂扬的工作冲劲,巡警大队的同事这样解释:“享受工作过程带来的乐趣是罗队的工作信条”。 而罗海华则谦虚地说,“我的眼睛源于辖区老百姓的支持,有任何风吹草动他们都会主动提醒我,他们才是真正的‘鹰眼’。” 工作中的罗海华是铮铮铁汉,但同事们更了解他的“铁汉柔情”一面。2008年,罗海华年仅34岁的妻子不幸患上脑萎缩,经医生确诊无法治愈,从此瘫痪在床,那时他们的儿子才8岁,8年来罗海华家庭、单位两点一线,几乎放弃了自己的所有娱乐,主动承担起照顾家庭更多的责任,却没休过一次探亲假,2015年,妻子去世只有4天时间,罗海华就回到了工作岗位。45岁的罗海华说:“在我自己心中,做好巡警工作是一辈子的追求,努力工作,带来的不是辛苦,而是乐趣。”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山视窗
( 粤ICP备12053823号-1 )
|网站地图
GMT+8, 2025-5-3 12:53 , Processed in 0.06805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