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东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素描课程。 (资料图片) ![]() 火炬区举办社区老人游园活动,老人挑战"开心叠叠乐"游戏。 (资料图片) 对于养老,即使是年轻人,也很憧憬将来可与子女生活在一起,在社区养老。从2013年开始,我市连续三年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纳入十件民生实事,如今已实现镇区全覆盖,为居家养老提供了可能性。今年的十件民生实事“老人关爱工程”值得关注,这一实事正逐步在各镇区29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推进。10月是敬老月,近日,记者走访了多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了解他们在运作中哪些服务最受欢迎?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什么问题?还列出了29家养老中心的地理位置和部分特色服务内容,方便有需要的市民领着老人就近享受相关服务。 总体情况 居家养老中心遍布各镇区大部分中心配有专业护士 【据民政部门统计,截至去年年底,我市已实现全市各镇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投入使用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普遍采取政府购买服务 的方式,为社区老人提供文体、娱乐、康复、培训、心理辅导、家访等系列服务,覆盖社区老年人达10万余人。歌舞班、象棋班、英语班等培训课程深 受老人欢迎,各个镇区不同机构也会相应地呈现不同的特点。记者了解到,这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大部分由社工机构承包,除了配备社工,大部分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还配备了专业护士,为老人们提供健康检查服务。】 南区、沙溪、石岐区等:试点“免费午餐”项目 除了全覆盖,今年的十项民生实事“老人关爱工程”将服务内容进一步从服务面和服务力度拓展。一方面,聚焦在原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无法覆盖到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如南区、沙溪、石岐区等在试点的“免费午餐”项目,之前经媒体报道,成为该工程进展的亮点。送餐服务只是目前试点一个需求,29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将根据辖区需求急缓,不同程度地拓展居家养老服务,满足老人不同层次的需要。未来覆盖到心理辅导、日间照料等一系列服务。 东区:课程新颖报班得排队 东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筑面积约1700平方米,中心设有音乐室、舞蹈室、书画室、康复室、健身室、培训室、阅读室、舒心阁、老年人爱心义剪室、棋艺室、医疗室等功能室,面积大,功能室多,服务多元化。 记者走访发现,东区的不少老人素质很高,接触新事物很强,开设了素描班、交谊舞班、手指操等课程。不久前开设的电脑班、手机APP班更是教老人触电触屏,吸引了不少老人报名,一些课程还要排队才能报得上。 西区:养老服务延伸进社区 西区交通繁忙,考虑到来中心有安全隐患。西区主动将服务站点延伸到社区。提出了“区+社区、一中心四站点”的思路。在西区隆平、长洲、隆昌、沙朗社区都设有站点,长者可就近享受服务。其中区级平台位于西区康泰路1号(105国道旁),西区医院对面。而四个站点分别位于长洲南大街(原长洲敬老院)、西区隆平社区、隆昌社区、沙朗社区居委会内。服务内容相对传统,包括精神慰藉、日间照料、生活助理、文娱康健。小榄:筑巢引凤资源用不完 小榄镇创设“企业+幼儿园(学校)+志愿者+居家老人”互动活动模式,吸引了镇内的海港大酒楼、港华燃气公司、花城大酒店、慈辉素食馆、苏奇美业、爱丽丝幼儿园、建宁幼儿园、小榄中学、建斌中学、温暖之家等一批热心企业、学校和幼儿园、志愿者等,参加小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人举行的文娱活动,例如有每月义剪、茶话会、生日会、迎节日等活动,使该镇居家养老文娱活动形式多样、节目丰富。可持续地创立了多个品牌活动。三乡:安排公交入村接老人 据了解,三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位于该镇颐老院内,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配备2个社工和4个护工。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文体娱乐、临终关怀等。该镇早在2015年便探索日间“托老”服务,一方面鼓励长者到中心参加活动,对老年人进行综合的集中服务照料。同时,为生活不能自理的长者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 值得一提是,在接送问题上,该中心与市公交集团合作,安排公交专线到各村(社区)定点接送老人往返,为老人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存在问题 老人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人才和场地等成发展瓶颈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资源不足、老人个性化和高端养老服务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是目前我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据石岐区社会事务局对19个社区、393户失能和半失能老人进行入户走访,并形成的需求调研报告来看,这些老人需求最多的是健康跟进和上门康复,其次是上门的家政服务,第三是助餐服务。然而目前只有一部分需求被满足。又如西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部分站点与不少社区居委会的功能室混用,无法满足居家养老恒常服务的需要,更不利于下一步“托老”服务的延伸。】 居家养老服务项目需拓展 13日下午两点半,家住起湾社区的杨老伯准时从家里出发,别看他头发花白,蹬蹬蹬踩着自行车,沿着孙文东路来到东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最喜欢的素描课逢周二、周四开班,差点就迟到了。”自从去年12月东区居家养老中心揭牌成立后,他先后在这里上过电脑课、国标舞和素描课,比以前在村敬老院聊天打发时间的日子丰富多彩了不少。 记者走访东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发现,这里的10多个功能室已供不应求,一些课室从早到晚排满了课程。中心主任王结静告诉记者,该中心的设计接纳老人的能力同一时间不超过300人,目前活跃的会员有97人,但每天的服务人数已超过200人。然而,这一人数还远远难以覆盖东区年满60周岁以上的老人(共有15337人)。 孙文东路763号(市规划设计院旁边)三至五层,这里的标识不算清楚,记者第一次来还费了好大一会功夫才找到了路。王结静告诉记者,不少老人反映养老服务中心难找,没标识,一些远离中心的社区(如桥岗社区、东裕社区)的老人并不知晓,自己也曾考虑过宣传。但是由于养老服务中心的容纳能力有限,如电脑班,目前该中心只有7台电脑,不少老人已排到了第四期,眼看着不少老人报班报不上,王结静做好了一份地图准备往各社区宣传发放,也只好暂时搁置。她希望东区选址,再建一个居家养老中心。 除了容纳能力有限,由于东区的老人大部分以退休工人或退休干部为主,一些独居老人主动提出托老服务,但也由于中心没有厨房,床位不足,无法提供午休,这一需求迟迟不能被满足。 专业家政服务人员较紧缺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老人选择养老服务中心提供的各类服务项目,也有一定的倾向性。老人更多选择类似送餐、家政比较“实在”的服务,对于紧急救援、助浴服务、医疗护理,暂时很少有人选择。记者同时也发现,一些社区老人长期在家卧床,但目前市场上普惠性的专业护理仍然有限。 古镇、横栏、阜沙等镇区的社工向记者反映,之前就曾接触过脑退化症或半身瘫痪的老人家庭,一人生病,全家遭殃。这些家庭反映,附近镇区,就连专业养老机构都因不具备照顾能力护工而拒收。特殊病人护工家政人员严重缺乏。“在市区也许相对好找,但到了镇区,即便在一些经济发达的镇区,要找到一个专业的家政服务人员并不容易。”古镇镇海洲社工服务站的梁社工如是说。 专业护理人员难请,导致大部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暂时只能为老人提供基础性的医疗体检服务和日常护理,对于有些高龄老人要求的个性化和高端养老服务,以目前护理人员的水平,还无法做到。而医院所能提供的专业或高端护理,普通老百姓未必有经济能力承担。因此,越来越多高龄老人出现高端护理要求与护理人员水平跟不上的矛盾,而不得不选择更远的养老机构。这也是摆在居家养老发展中比较隐形的矛盾。 声音 密度再高些服务再细些还要建立评估监督机制 市民劳奶奶:我是一名新中山人,家住松苑新村,那天随几个社区的朋友到中心来,才发现有这么多好的项目。课程挺好,但我觉得有点远了。每个社区都应该有相应的养老设施,这样更方便我们居家养老。 社工吴姑娘: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原来全市社区社工中心的老年人项目,如何区分和定位?如何保证社工服务的提供不重复建设而有特点,需要各镇区进行设计。我们工作的初衷是让老人的多层次需要在社区得到满足,现在还有一段距离。市民陈先生:目前的居家养老大部分是社工机构主导,满足一般性需求为主。更高层次的老人心理层面,重病护理方面的人才不足。但不代表他们没有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老人的消费观念改变,一些老人经济可以适度进行培育。政协委员林丽芬、李森:社区居家养老是一个服务需求多样化、服务主体多元化的领域,需要有完善的评估监督机制才能保障其正常运行。目前我市对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质量评估、机构监督等缺乏有效指导。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山视窗
( 粤ICP备12053823号-1 )
|网站地图
GMT+8, 2025-5-2 15:49 , Processed in 0.06407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