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视窗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中山视窗 首页 中山资讯 社会民生 查看内容

90后司法社工谭晓丽:帮扶“社区矫正人员”融入社区回归社会

2016-10-15 09:46| 发布者: kenny| 查看: 725| 评论: 0

90后司法社工谭晓丽:帮扶“社区矫正人员”融入社区回归社会
谭晓丽(前排中间)与社工"小伙伴"们一起留影。 
 
  在社工群体中,有一支专门面对处于假释期、缓刑期或接受安置帮教的“社区矫正人员”的队伍——司法社工。在旁人看来,这是和一危险人群打交道的专业社工。但加入司法社工队伍一年多以来,谭晓丽却以不戴有色眼镜的态度去平等看待每一位服务对象,她察人入微,致力于打开服务对象的心扉,使之不戒备地接受外界的帮助。由她经手的超过60个个案,她总把服务对象的感受放在第一位,以因人施助的理念,灵活运用不同手法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区,最终回归社会。
  对象特殊需平等对待
  和残疾人、长者等弱势群体不同,“社区矫正人员”是由于触犯法律但罪行较轻,对社会危害性较小,而由司法所强制安排在社区服刑,并在社工协助下参与每周“8+8”共16小时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的群体。由于这一特殊性,他们通常不像其他弱势群体懂得“示弱”,往往被动且不情愿地与社工接触。
  面对这样的情况,谭晓丽苦笑道,和这些服务对象打交道,应了网络的一句调侃话,“当你以为只是万事开头难,往往中间也难。”
  一般情况下,“社区矫正人员”总会把社工看作司法所派来监管自己的工作人员。每接触一位,谭晓丽需要不厌其烦地“三顾茅庐”,“为了让对方放下戒心,我们不会选择开门见山地谈犯罪事项相关的内容,而是耐心地从生活琐事聊起,由拉家常入手,先慢慢了解对方的个人成长情况和家庭环境等因素。”谭晓丽说,过程要不急不躁。这时候,平等的观念很重要。言语措辞,眼神坐立,这些细节都容易引起对方的不适或抗拒。
  这种做法,让谭晓丽成功改变了她所接触的不少服务对象,小峰是这其中一员。“和小峰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他最初之所以不愿意参与‘8+8’活动,是因为害怕社区里的其他人知道自己服刑,觉得很尴尬。”和小峰抱有相同想法的人不在少数,谭晓丽解释,社工其实有保密的原则,不会让社区居民知道服务对象的情况,“在实际的社区服务过程中,我们会让所有人统一穿上志愿者服装,而社区居民总是对这种志愿服务行为十分赞赏。”
  社工们不戴有色眼镜的平等态度和注重隐私保护的做法,一方面让他们尽快融入社区,得到街坊邻里的肯定,“社区矫正人员”目睹这些改变,慢慢接受了社工的协助。谭晓丽自豪地笑称,每次见到服务对象从最开始的不理解不接受,转变为放下心理包袱积极参加社区活动,那正是她心里最有成就感的时候。“甚至,有的‘社区矫正人员’接受帮扶后以义工身份帮助我们开展工作,这让我们十分欣慰。”
  因人施助手法要专业
  作为一名资历尚浅的90后女生,谭晓丽说,面对年龄性格各不相同的服务对象,光有一颗平等待人的心,是远不足以胜任司法社工工作的。除了需要掌握落户走访、开展活动和链接资源等基础外,她较为擅长的方法就是认真观察分析服务对象的切身情况,观察细致,为对方“量身定制”最合适的服务方式。
  “比如说,犯打架斗殴罪行的人,通常比较冲动而不懂控制情绪。”这种情况下比起严肃的教育学习,谭晓丽会选用自创的一种“沟通线传递”游戏,让服务对象在较为轻松的游戏过程中,领悟到与身边人多加交流的重要性,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而针对犯下卖假药罪行的人,她则是让这些性格较为文静的服务对象结成小组,促使他们在相互的举例讨论中了解到相关的法律知识,学会分辨药物买卖的对与错。
  除此以外,谭晓丽认为,司法社工因为面向人群的特殊性,比从事一般领域的社工更需要强大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充足的法律知识,要懂行话,也要懂法懂规章。为此,她还在工作之余自发学习,考取了三级心理咨询师和助理社工师资格证,同时积极借助司法所工作人员等专业人士的力量,来弥补自身法律知识方面的不足。谭晓丽说,作为非科班出身的司法社工,她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思考,探索适合自己的新的服务方法。虽然在司法社工的路上才刚起步,但她相信只要继续努力探索,总有一天能到达自己寻求的终点。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山视窗 ( 粤ICP备12053823号-1|网站地图

GMT+8, 2025-5-2 14:45 , Processed in 0.06392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