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视窗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中山视窗 首页 中山资讯 社会民生 查看内容

夕阳正红,余热生辉,东区一批五老志愿者结伴演绎快乐人生

2016-10-12 15:21| 发布者: kenny| 查看: 842| 评论: 0

夕阳正红,余热生辉,东区一批五老志愿者结伴演绎快乐人生
夕阳正红,余热生辉,东区一批五老志愿者结伴演绎快乐人生
梁杰康(台上红衣者)义务教授剪纸。
夕阳正红,余热生辉,东区一批五老志愿者结伴演绎快乐人生
受助学生带着小孩来看望龙仁老人。

    “坐要正、手要定、笔要直、心要静。”85岁高龄的林秀成老人正在教十来个小孩写毛笔字,这是近日记者在花苑社区林老家里见到的一番情景,该社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林秀成义务教孩子们写书法已经10年了。

    在东区,像林秀成这样的老年志愿者现在有200多人,且每年还不断有人加入进来,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五老”志愿者(老干部、老专家、老军人、老教师、老模范),他们退而不休,利用各自的特长优势,就地就近,长期热心社区管理,照顾孤寡、空巢老人,与困难儿童结对帮扶。

“五老”服务发端于上世纪90年代

    说起“五老”志愿服务,家住花苑社区的林秀成老人可能是最早的一批,今年已85岁高龄的他仍活跃在志愿服务中。

    教小朋友学书法,这项志愿服务林秀成已经坚持了10年,而这还不是他最早从事的志愿服务,最早的志愿服务是在社区义务当“栋长”,现在已经25个年头了。

    林秀成回忆说,1991年,年满60岁的他从当时的市税务局第一分局局长的岗位上退休,有一天在小区散步时,碰到社区党支部的负责人,闲聊起来。

    “趁着身体还好,又有时间,出来为社区管理做些事吧?”该负责人说。

    “好啊!”林老热情地接受了社区的邀请。

    当时,社区为加强管理,想为每栋居民楼物色一名“栋长”。于是,林秀成就义务当上了自己所在那栋楼的“栋长”。

    “这一干就是20多年,直到现在。”林老笑着和记者说。“当栋长,其实也没有什么具体任务,平日里就是关注一下小区里的治安,环境卫生,清洁楼道,如果楼梯间里的灯坏了,帮忙换换灯泡……”那时社区里还没有聘请专门打扫卫生的工人,每隔一段时间清洁楼梯间的卫生是栋长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方便清洁,一段时间下来,林老和每层楼的住户熟了。“每次清理到哪一层,我就敲敲那一层住户的门,请他们提供一两桶水。”

    有了“栋长”这一义工身份的开始,接下来林秀成的志愿服务内容也随之拓展。2006年花苑社区为弘扬传统文化,和柏苑小学联合开办了书法班。这时社区工作人员又想到了林老,平时喜欢写毛笔字的他欣然接受邀请,成为一名义务教小朋友们书法的“老师”。

    大姑娘上轿,头一回。之前自己从来没有教过书,但是既然已经“上了轿”,就要认真对待,每堂课林秀成都会认真备课,并不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高,他所教的书法班学生越来越多,由一个班扩充到了2个班。在义教过程中,还自掏腰包买来笔墨纸砚,免费发给有困难的学生。

    后来,又应家长要求,书法班从学校办到了家里。直到如今,走进林秀成的家,经常可以看到这么一幅场景:客厅里、饭桌上、卧室里、书桌上,10多个孩子在练字;课间休息时,林老还会给小孩子们讲故事。他每天都会精心为小朋友们准备好一个故事。

    林秀成老人的志愿服务是“五老”志愿服务中的一个典型例子。东区团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区“五老”志愿服务从花苑社区发端,并迅速扩展到了全区各个社区,人数也越来越多。

“五老”于2000年初有了自己的名字

    “十一”国庆节,当大家都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稍作休整的时候,东裕社区“暖心站”里3位老人却没有闲着,这3位老人分别是80岁的梁国安老人、77岁的阮汉钊老人和76岁的郑子媛老人。通过他们事先筹备,国庆长假社区“暖心站”里活动丰富多彩,既有适合老年人的,也有适合青少年的。

    对他们3位老人来说,这已不是第一次这样过节了,正是在他们的张罗下,东裕社区的“暖心站”已经成熟运作12年了。依托“暖心站”这一平台,他们慰问和照顾孤寡空巢老人,帮助贫困家庭孩子。现在,他们每天都会准时来到“暖心站”,就像退休之前准时上班一样,他们分工明确,条理清晰,将暖心站打理得非常整洁。暖心站会不定期地举办出各种各样的活动,如书法展览、老人活动、青少年活动等等。为社区独居老人和残疾人开展 “回放老电影”、“心语交流”、“健康加油站”等活动。每周星期五,暖心站还会专门组织社区里的老人聚会、聊天、搞活动。

    而在竹苑社区,82岁老人凌志坤已经完成了对自己多年来关注养老话题建议的整理。拿起厚厚的一本《我的养老梦》,“坤叔”略带一丝炫耀。“这本书超过10万字。”凌老说,自己退休前曾在政府部门工作,文字功底扎实;退休后,他又重拾自己的优势,通过深入调研,专门就养老话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他的这些养老建议很多都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回应,部分或者大部分都“落地生根”。前段时间,他还亲自走访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工地,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成功实现就有他的一份功劳。由于长期关注养老,现在凌志坤在社区里赢得了“建言伯”的雅号。

    随着区里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的退休老人越来越多,东区各社区工作人员开始有意识地引导这群老人志愿者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东区团工委有关负责人梁家荣介绍,“五老”们都是从各条战线退休下来的,都有着高尚的情操,各自的理念,是一笔宝贵财富。2002年前后,区里以这批老人为基础,正式成立了“五老”志愿服务队,这群老年志愿者们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名字——“五老”志愿者。梁家荣说,现在东区每一个社区都有了“五老”志愿服务组织。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经过多年的探索,现在东区“五老”志愿服务队已成功探索出了 “老帮老”、“老帮困”、“老帮幼”三帮模式,与各社区的孤寡、空巢老人、困难儿童等结成帮扶对子,并根据老人们各自的特长优势,坚持就地、就近的原则,以所居住的社区为主要服务范围,定期开展 “一帮一”、“多帮一”、“一帮多”等帮扶活动。

“五老”已成为志愿服务的亮眼名片

    从花苑社区到广东省义工志愿者群体,提到“娇姨”几乎无人不晓。大家习惯上尊称的“娇姨”就是冯银娇,今年67的她正是这支“五老”志愿服务队的队长。

    冯银娇,原本只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工厂政工管理人员,20多年前,面对意外致残的女儿,她哭得眼泪都快流干了,但她没有放弃,让女儿学会自立;在她的努力下,女儿不仅学会了独立,还成为了中山首批聋人大学生中的一员,如今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也正是因为女儿,冯银娇老人和志愿服务结下了不解之缘,她身上的 “五星志愿者”、“市特殊教育学校家委会主席”等一系列的光环,成为许多残疾、贫困家庭的精神依靠。

    多年来,冯银娇与志愿者一起走访困难家庭,对困难户面临的实际困难,都急之所急,想方设法地寻找途径解决问题,即便是很小的一件事,她也会尽力而为。她常说: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积小善为大善。如低保残疾家庭英姨,在她女儿四岁那年,她因血压高、脑出血中风,导致行动不便,更是在女儿小高11岁那年她丈夫因患癌症病故,剩下她母女两人每月靠政府低保金800元勉强度日。当冯银娇得知情况后,为了帮助英姨和她女儿能积极面对现实生活,经常与社区志愿者一起到她家里和她们谈心,鼓励她们克服各种困难,积极面对人生,还拉动一些社会热心人士进行探访,给她们带去食品及经济资助,使这个弱势家庭能体会到来自社会各方的温暖。2010年,小高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本市重点高中,学费问题又成为一大难题,冯银娇多方为她筹集了学费、生活费共计7400元,顺利让小高如期入学。在冯银娇一言一行的影响下,小高学会了感恩,每年暑假她利用自己学习上的优势计划给一些小学生义务补课来回报社会。

    自2006年退休后,梁杰康老人就将精力全部投到了剪纸上。投身于剪纸创作后,他还萌生了一个想法——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因此,从2007年起他开始在中山义务教小朋友学剪纸。从小榄镇丰华学校、沙溪镇虎逊小学和申明亭小学到大涌镇流动儿童活动中心,他教过的学生多达数千人。在老人刚退休时,几乎每周都会和老伴骑一个多小时自行车前往虎逊小学送教。后来年纪大了,老两口就改乘公交,但从他们所住的小区出发,每次都要转乘几次车,才能到达学校。“有人肯学,我们也乐意教,权当是锻炼身体了。”老人说。
    除了到学校送教外,梁杰康还到社区送教。他有一个特别的身份——文艺志愿者。“他是年纪最大的志愿者,只要我们举行文艺下乡慰问活动,他都会参与。”中山市文联相关负责人说,他用20多天完成了600多幅中山“非遗”剪纸作品。该作品邮册发行后,他只要了5本作为报酬,将其中4本送给了朋友,只留了一本给自己作纪念。另外,每年学雷锋活动月,梁杰康还会奔赴中山市青志协、东区青志协等单位举办的学雷锋集市活动,提供免费剪纸教学的志愿服务。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这支“五老”志愿服务队已涌现了出了一大批“知名人物”,除了文中已经提到的林秀成、冯银娇、梁杰康、凌志坤、阮汉钊等外,还有龙仁、冯建坚等。因为长期坚持公益事业,且成果卓著,各种荣誉也纷至沓来,他们的事迹为各大媒体所争相报道。可以说,“五老”已成为中山志愿服务的一张名片。

“五老”心声
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之前上班时,每天忙工作,一旦退休了,突然觉得空落落的。”冯银娇回忆说,因为自己要照顾残疾的女儿,1993年就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回家专门照顾女儿。后来女儿上了手语培训班,自己一个人就无所事事,很无聊,于是就靠打电话来打发时间。“我现在还记得非常清楚,退休后的第一个月,我一个月的电话费就是300 多块,那是1993年,300元电话费是个什么概念啊。”冯银娇回忆说。

    就这么一个月后,冯银娇决定为自己找一个出路,不能这么每天通过打电话来消磨时间。在接送女儿的过程中,她发现,其实很多家长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办法及时来接送小孩,尤其是放学后,很多残疾小孩只能待在教室里等着。于是,冯银娇就主动承担起那些家长的工作,把不能及时来接走的孩子领到自己家里悉心照顾。一下子,冯银娇又“满血复活”了,觉得自己的生活又变得有意义了。她说,那时最多的时候,自己照顾着十来个残疾孩子。

    龙仁老人今年已经80岁,身体硬朗。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国庆节里,他可乐了,陆续有曾经受过他资助的学生来看望他。

    龙老说,退休以后,人的生命还是要过得有价值一点,不能整天待在家里。他喜欢旅游,于是就游到哪里,助学就到哪里。2001年至今的16年间,他的足迹到达了粤北山区、广西、湖南、云南等广大地区,而帮扶的对象也多达数十个,并且都是长期跟踪式帮扶。

    在粤北连南,虽然因为各种原因义教没有教成,但龙老长期关注了多位学生成长,及时教给他们学习方式方法,让学生们至今还念念不忘。在湖南通道侗族,一次偶然的机会,龙老结识了一群小学毕业生,通过日后的书信往来,他长期帮扶了几个学生;在云南蒙自,龙老又巧遇一群来自农村的孩子,同样也选择了多位帮扶对象。在广西,早在2003年前后,龙老千方百计募集到一批旧电脑,自己坐大巴车送过去,可把当地的孩子乐坏了。

    “我并不富裕,退休工资也就是3000来块钱,所以每次资助学生的费用不多,也就500元、800元不等。但这一过程中,我不仅仅在经济上给予他们适当帮助,还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龙仁说,“我就是抱着把他们当成自己朋友的心态去帮助她们。”

    因为是长期资助,受资助的学生都和龙老建立起了非常深厚的感情。龙老说,在湖南通道有个姓吴的学生,从小学开始,初中、高中、大学,龙老一直不间断地资助她,后来那个学生把龙老当成自己的父亲一样看待,一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同龙老商量,如大学选专业,甚至谈恋爱也要听听龙老的意见。后来,那个学生结婚时,还特意邀请龙老出席。

    “现在经常有受资助的孩子来看我,我很开心。说实在的,我没有很远大的抱负,也没有什么崇高的理想,我不是专门跑去做好事的,我就是去旅游。”龙仁直率地告诉记者,自己长期从事助学活动的心理,“我不是慈善家,我就是在思考,老人该如何才能获得快乐。你帮了别人,别人反过来也滋润了你。这不很好吗?”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山视窗 ( 粤ICP备12053823号-1|网站地图

GMT+8, 2024-5-7 00:23 , Processed in 0.07604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