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察、医护人员等合力将一名患者带出深巷,送上救护车。 ![]() 精神病患者劳某的母亲为其擦身。 盼了多年,鹤山市3名特困精神病患者终于被送进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救治了,他们的家人有的喜极而泣。10月10日是第25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其宣传主题是“心理健康 社会和谐”,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务人员来到鹤山,为边远农村群众送医送药,同时对3名被关锁的特困精神病患者进行免费解锁救助。 事实上,这3名幸运儿只是我市特困精神病患者的一个缩影。为了使这一特殊群体及家人过得更有尊严,受访对象希望政府、热心人士能对他们多点关心。 现场 儿子被解锁 七旬母亲落泪 当日上午10点多,工作人员来到了古劳镇海坦村,穿过几条小巷,在一幢没有粉刷的两层红砖小屋前停了下来,再往前走,一股尿味袭来,进到屋内,尿味更浓,仔细一看,在昏暗的楼梯间里,一位男子倚墙躺着,下身赤裸,口中喃喃自语,工作人员想将其带出,他显得狂躁不安,驱赶工作人员后将门锁上。工作人员见状,只好叫来警察,随后,警察、医护人员合力缚住他的手脚,并给他打了安定针,待其慢慢平复下来后,一位医护人员剪去了他长时间未换、早已辨不清颜色、散发着恶臭的衣服。而一位阿婆端来清水,给他擦起了上身,然后给他裹上被单,送上了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救护车。 据随行的古劳医院医生李丽敏介绍,该男子姓劳,今年29岁,患有精神分裂症将近10年,因为他经常大叫,还会骂人或者打家属,所以被关锁在家里,现在脚已经出现肌肉萎缩。给他擦身的是他的母亲,今年70多岁,她还有两个已经出嫁的女儿,他们全家仅靠女儿的接济和低保金过日子,生活非常贫困。 “我一直都很想把儿子送到医院接受治疗,但家里经济不允许,也没办法。”阿婆擦完眼泪接着说,她非常感谢三院的帮助。 同样表示感谢的还有李叔的儿子,他家位于桃源镇富岗村,当日下午工作人员到达时,卸掉脚镣的李叔非常配合地走上了救护车。 据了解,李叔今年65岁,于10年前发病,不仅骂人,还打砸、烧东西,家人无奈只好为其戴上脚镣。去年,家人为他拿了一些免费药物,他的病情稍有好转,但一直未能接受医治。 桃源镇蟠光二村的李先生是最后一名救助对象,他今年43岁,患病20多年,发病的时候会闹事,还打伤过父亲,家人只好将其锁在楼道里。他的家庭贫困,经济来源主要是低保金,以及出嫁的的姐妹的接济。 呼吁 政府、爱心人士关爱特困精神病患者 据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钟古华、鹤山市慢性病防治站主任伦伟钟反映,此前,他们曾去恩平为3名特困精神病患者解锁,这一次,他们再为3名特困精神病患者解锁,而这6人只是我市特困精神病患者的一部分,在鹤山市,此类患者约有20人,在全市,此类患者人数无疑更多,他们之所以迟迟未解锁,一方面在于家属信心不够,“觉得治不治都是这个样”,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原因,在于他们家庭贫困。 据了解,目前我市已经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医保范围,患者在治疗时,可以享受医保报销,但是每人每月还是需要承担约2000元医疗费,贫困家庭确实难以承担。 “一般一个患者接受两个疗程,约6个月的治疗后,病情能有所缓解。”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相关负责人呼吁,希望患者家属能意识到治疗的必要性,同时也希望政府、爱心人士能以实际行动关爱特困精神病患者。 数据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检出率为5.45‰ 记者从市第三人民医院获悉,截至9月19日,全市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24734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检出率为5.45‰,管理率94.31%,规范管理率87.07%,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率60.61%,服药率51.10%,病情稳定率93.69%,危险评估3级率2.13%。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周春锋 通讯员 潘兰英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山视窗
( 粤ICP备12053823号-1 )
|网站地图
GMT+8, 2025-5-3 02:05 , Processed in 0.06823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